每年的北京科博会上,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四号馆都会成为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这里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玩意儿”:园区企业自主研发的芯片、软件、最新的数码产品、智能交通产品、环保新材料……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频频成为科博会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今年的科博会,中关村又会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
新形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5月20日上午,第十二届科博会展览会刚刚开展,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馆里便人头攒动。在展馆中央一块巨幅展板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几个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中关村首次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新形象亮相科博会。
今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刚刚度过20岁生日的中关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担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
文件明确了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的战略定位,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8条政策措施,包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按规定开支间接费用等方面的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进一步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税收政策,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北京市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试点和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试点,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为世界难题寻找中国解法,一旦有所突破,中关村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说,“中央将当前困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作为突破口,鼓励制度创新,大胆尝试,这将激活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热情,对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新主题:科技保增长 创新促发展
此次科博会上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以“科技保增长,创新促发展”为主题,分为“科技中关村、生态中关村、活力中关村、e中关村”四个主题展区,涵盖了园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领域。
中关村共有150余家企业的近千件高新产品参展,其中既有华旗资讯、汉王、水晶石、科兴、碧水源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又有创毅视讯、北大千方、人大金仓等代表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成长企业。
参展产品和项目中,90%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专利或软件著作权;60%以上获得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重点新产品等荣誉,并参与科技攻关、863、973、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研发。
让每艘渔船都能用得起的中国自己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展会上的焦点,受到观众和有关领导的关注。该系统由专注于卫星、微波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系统集成的北京海域天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海域天华启动了“船船通”工程,志在打造中国的海事卫星系统。“‘船船通’工程将彻底改善渔船处于信息孤岛的现状,让每艘渔船都实现真正的通信无阻。”北京海域天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峰介绍,通过海域天华的“船船通”设备,每艘渔船不仅能收看电视节目,还能用和陆地上移动电话差不多的费用,随时拨打卫星电话,在遇到险情时,只需开启呼救器,就能向陆地紧急呼救,陆地指挥中心能立即对呼救渔船进行定位,并且能随时监控渔船的状态。
在华旗资讯的展台前,新推出的1200万像素爱国者数码相机、MP6、数码相框等数码产品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该公司网络应用事业部的屈湘衡介绍,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华旗资讯坚持自主创新,今年产品销售在国际市场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国内市场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很多细心的观众发现,中关村此次展出的自主创新成果不仅仅有软件等电子信息类产品,还有污水处理和废水资源化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绿色环保的改性木材等在相关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项目产品,以及在疫苗、诊断试剂、重大新药和高端智能数字化医疗设备等领域居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产品。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关村创新成果展通过突出展示中关村的关键技术、前沿产品和自主品牌,凸显领军企业的核心价值及带动作用,展示自主创新对优质企业的全面支撑以及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新亮点:政府采购项目首度集体参展
今年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上,最大的亮点是首次设立了政府采购项目区,突出展示园区推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推介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并纳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技术与产品。据介绍,在中关村150家参展企业中,有46家企业的产品入选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2008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在中关村正式启动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相关部门新组织认定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和《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目录》。其中自主创新产品共2099项,首购产品31项。
今年3月12日和4月23日,北京市分别组织召开了第一、第二批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示范项目签约大会,共实现23个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61.7亿元,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21.85亿元,涵盖了轨道交通、水处理、垃圾处理、新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信息化等领域。
在此次科博会上,中关村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一致认为,政府采购对带动企业创新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采购大大增强了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
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和废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承包、托管运营的高科技企业。在政府采购第一批签约大会上,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与该公司确定了采购意向,建设“北小河再生水厂二期工程”,该项目采用碧水源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建设规模4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厂,将原污水厂直接升级改造为为再生水厂,出水补充城市环境用水。在第二批签约大会上,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又与碧水源公司签订采购意向,建设“清河再生水厂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同时,北京市延庆县水务局也与碧水源公司签订采购意向,建设“2009年延庆县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用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微生物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并利用处理产生的再生复合菌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产品的生物农业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政府采购第一批签约大会上,嘉博文公司与北京市朝阳区无害化处理中心签订了采购合同,建设“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
此次科博会上,这两家企业都带来了他们参加政府采购项目的技术和产品。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在科博会上设立政府采购项目区,就是希望通过科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推广自主创新产品,为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新目标: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参加过前几届科博会的人发现,今年中关村参展企业中有不少“新面孔”。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科博会首度亮相的企业占到中关村参展企业总数的70%。
“主要是为更多企业提供展示的舞台和成长的沃土。”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参加科博会以来,尽管参展企业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不变的是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
1999年,还在规划建设阶段的中关村首次组团参加“北京国际周”(科博会前身)。此后,中关村因不断带来自主创新产品和最新创意,成为北京科博会一张亮丽的名片,中关村20年来飞速发展的成就也通过科博会这个平台得以让更多的人了解。
大用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中领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公司参加第八届科博会的情景:“当时安排在一个不显眼的展位,没想到开展第一天我们准备的彩页就发完了,而且还没有满足需要。”
正是由于这次亮相,大用软件与我国台湾一家通讯公司联姻,自主创新成果迅速转化。和大用软件有着相似经历的企业还有不少。如“信天翁”动态智能交通系统在参加科博会后的第二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2008年成功服务于2000辆北京奥运会专用车,“信天翁”GPS动态导航仪在2009年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自主创新产品……
不仅是技术创新,中关村还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鼓励企业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文化发展,从而形成促进企业释放创新活力的独特氛围,而这些也通过科博会得以展示。
“随着中关村连续11年的整体亮相,科博会已成为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资本、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平台,国际化、多元化信息沟通的交流平台。”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11年前的初次亮相,目的还在于推介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让人们认识、了解中关村,那么如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华彩登场,则是中关村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先锋,全面展示园区在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指示,中关村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中关村的发展将呈现出创新驱动、高端聚集、辐射带动、国际化发展的特点。”戴卫表示,“中关村将立足北京,吸纳全球的高端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资源,然后辐射全国,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挺进。”(文/杨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