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风暴袭来,市场风生水起,国内中小企业“倒闭潮”一度扑朔迷离。近日,本报记者在江浙调查采访时发现,经历市场半年多“暴风骤雨”的洗礼,企业主们脸部表情已经由阴霾转向晴朗,他们更多地是在思考把“危”变为“机”。
在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时,中小企业老总如何识别风险、把握机遇、趁势发展?江浙部分倒闭或曾经陷入危局的中小企业告诉大家,陷阱、黑洞与企业做大做强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败涂地。
在不熟悉的领域“跑马圈地”
采访中,美国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这句“如果通用的各个产业不占世界前三位的话,就可以退出”,常被江浙中小企业老总用来阐述自己对多元化的理解。
挺过这场危机的老总认为,企业多元化战略可分为价值链内部的纵向多元化,与不同价值链外部的横向多元化。多元化虽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组合式优势,但在每个多元化的领域,企业都应该尽量处在最佳的行业优势地位,保持明显竞争力,否则,一个看似无所不包的巨大网络,相干的与不相干的项目组合在一起,它们惟一的合力很可能就是继续拖累母体企业,让企业资产状况更加恶劣。浙江南燕集团的遭遇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南燕集团以前做皮革服装,后来再做休闲服装,这两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再加上企业团队对市场生态环境熟悉,这个多元化投资风险不大。可产业链的纵向多元化没实施多久,这家企业就横向朝房地产、金融、保险、高科技、工业园区等跨产业、跨行业发展。
据调查采访,南燕企业在广东、江苏与浙江实施房地产项目、华彩科技园项目、红豆杉高科技项目的同时,还积极谋划辽宁开原工业新城、吉林棉花、广西北海肥肝鹅养殖基地、四川成都制革加工基地,河南上蔡、西平县棉花种植和棉纱加工基地,以及博士生训导基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沃尔玛供货基地,产业工人疗养院,医疗器械、汽车与国家安全高新技术生产项等。
此外,这家民营企业在美国纽约、洛杉机、日本大阪、法国巴黎还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这是典型的盲目发展方式,哪里利润高就投资哪里。当地同行企业老总分析说,急于求成的思维在南燕集团占据上风,这直接导致了集团公司管理粗放、财务失控、执行力缺失,18家子公司没有一家具有优势竞争力,最后企业“大厦”轰然倒塌,董事长从风光无限的巅峰跌入人生低谷。
老总被“好机会”牵着鼻子走
与国际上成熟的企业相比,记者发现浙江一些中小企业老总决策是靠直觉而非理性思考,过于强大的欲望与易于冲动的素质,使得他们容易被好机会牵着鼻子走,形成冒进而草率的决策。
这类企业老总总是担心机会太少被“饿死”,但现实却中往往是被机会“撑死”,何况,机会越好风险越大,陷阱越多。2004年初,去广东省惠阳区考察地产市场的浙江企业不止江鸿一家,但其他浙商并不看好惠阳沿海这个国际新城项目,即使有人曾经动过心,但看到项目地域内10条高压输电线也不敢奢望,那可不是随便说搬就能搬动的“家伙”。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高压输电线有什么不可搬的?”江鸿企业老总说。后来惟有这家企业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江鸿付出不菲的成本才迁移地块上的高压线与通信光缆。
杭州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官员与江鸿老总交情颇深,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您去投资谁不欢迎?您来浙江投资十亿元规模,地方官员一定会来迎接您。”这位官员曾多次告诫老总:“企业就这么一点底,一些项目看似‘聚宝盆’,其实对于江鸿来说就是一个包袱。” 江鸿在惠阳区投资的项目规划1028亩,设计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当江鸿步入危机境地时,1.05亿元投资却没有建造起1平方米商品房。“好机会往往就是‘大狗熊’,谁不想穿一件‘真皮大衣’?但可能穿上‘皮大衣’后连性命都搭上了。”一位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分析说。
果不其然,江鸿由此引发了一场涉及7家直接关联企业、19家商业银行,20多家互相担保企业直接银行贷款35亿元、间接银行贷款100亿元的区域金融风暴,最后这家曾经牛气冲天的企业被担保企业“以小吃大”兼并。多头融资貌合神离
招商银行杭州某支行行长告诉记者,本世纪初,该银行与双飞集团发生信贷业务关系时,这家企业融资银行还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广东发展银行等5家。可在国际金融风暴中资金链断裂时,双飞集团融资银行机构达到20家,贷款6亿多元,其中融资2000万元以下的银行6家,2000万元-3000万元的6家,3000万元-5000万元的5家,5000万元-8000万元的3家。
“多家银行、跨区域融资是企业银行架构发生病变的开端。”这位行长分析说,这表明外部形势发生逆转,原有的融资银行对企业信任度开始下降,老总只能破釜沉舟地到其他银行机构去寻求融资的突破口。
银行业的开放与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现了金融服务环境的升级与优化,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规范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现象。这家企业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双飞就在风暴前夕,营销贷款的银行还在接二连三地登门。”
除杭州9家银行给双飞直接贷款1.5亿元外,企业所在区的近20家银行机构只有3家没有发放贷款。其实,按照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三五家银行合理融资完全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其他10多家银行直接贷款给企业冲着什么来?
双飞集团扩张期,资金缺口大,银行上门营销服务正好满足了特定时期企业资金的旺盛需求,同样是银行这种主动的趋利性服务,在“输血”的同时令企业几乎丧失了“造血”功能,一遇经济“寒潮”就病入膏肓。
当地官员总结分析说,由于没有与贷款银行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战略伙伴关系,双飞这种普遍撒网式的融资模式必然在金融风暴中遭遇貌合神离的痛苦煎熬。据透露,这家企业在商海“折翅”的直接原因是贷款银行群起而攻之的抽资行为,资金链断裂,企业“缺血”身亡。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经理付玉秀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说,中小企业适度负债,不仅可以带来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效用,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总资本成本率。但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