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电信行业的两大巨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拼抢3G用户时的亦步亦趋、近身肉搏,但在回归A股及海外收购的策略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针对上周中移动表示拟以存托凭证CDR方式回归A股的计划,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香港出席股东会后均表示,目前暂无回归A股打算。
一边是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导致融资渠道受阻;一边是3G竞争如火如荼,大规模投资箭在弦上。2009年行之过半,三大运营商的财务预算格外引人关注,巩固资金链、防范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运营商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低成本融资与CDR方式回归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运红指出,之所以中移动和中电信两家企业在回归和海外收购策略上如此不同,跟两家企业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
由于市值缩水而造成的资产值过低,运营商一般会选择风险较小的债券进行融资,而不会选择发行股票和引入战略投资者。受固网业务增长放缓及为小灵通作大额拨备所累,中国电信去年第四季便亏损163亿港元,全年净利大幅倒退96%至8.84亿元人民币。
另外,在金融未见底的情况下,用户消费支出紧缩与潜在的融资困难,将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两道“坎”。资产流动性的降低,经营性现金流的降低,将使运营商可能难以获得保险且保费将更高,未决应收账款比例可能提高,对运营商的资金链造成一定压力和影响。
所以,中电信在港股的股价接近净资产,以目前的低股价回归A股,对中电信而言很不划算。而在3G刚刚启动不久,中电信更多的是在3G领域进行投资,而3G网络还未给中国电信带来收益,不能在业绩上有好的体现。所以,中国电信现在并不考虑发行A股,也不会考虑引入战略型投资,中电信更偏好成本较低的政策性融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表示,我国可能已经进入降息周期,这意味向银行借贷所要支付的利息将比以前低。此时企业应当考虑适当调整融资计划,以风险相对较小的融资模式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而中国移动之所以希望尽早回归A股市场,在于中移动采用的是CDR的发行方式,这种发行方式的本质是中移动大股东中国移动集团的变相减持,首先回归成本低,其次,融资之后充足的资金更有利于中国移动发展TD网络。
三大运营商赢利压力不一
过去数个月,电信运营商股跑输大盘,原因是总体用户增长放慢及利润率下降。中银国际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表示,中联通在全国55个城市推出WCDMA服务之前,中国电信行业4月用户净增长出现了放缓。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银国际认为中移动2009年首季度业绩符合预测,认为中移动有可能是未来两年国内运营商中唯一可以实现盈利的一家。该行指出,中联通现阶段只是在55个城市内邀请50万左右的用户进行试用,大多是主要的企业客户,而公众参与程度比较有限,因此建议投资者减持该股。
报告还表示,此前对于非对称监管对中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担忧,现在已经被短期内不会出现重大监管变动的乐观情绪所替代,中移动也受益于母公司对未使用网络容量的折旧给予的补贴。
就在前不久,高盛也发表研究报告调高中移动预期。高盛表示,相信中移动09至2010年盈利有望达标,加上股价相对落后,估值吸引。该行认为,潜在的管制风险及携号转台已非威胁因素,相信未来数月仍可跑赢大市。
提高抗风险能力是当务之急
3G已经陆续启动,投资规模大也就意味着风险大。伴随着用户增长放缓、ARPU值下滑的情况,运营商在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而融资、持续改善网络、拓展新业务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但运营商的竞争优势离不开资金保证,在资金出现缺口时就要拓宽思路、寻求新的解决方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指出,目前中国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服务思维,3G的本质不是速度的加快了多少,而是运营商思维的转换,从一个语音的时代向数据时代的转换,需要建立起数据管理平台,利用移动通信可认证、可管理的特性,开展新的业务。
但是,找到用户对3G业务需求的关键不仅需要运营商来组织推动,更需要全社会更多企业的参与,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面向3G新业务研发的投入会出现缩减,风险投资会更加谨慎,资金压力会困扰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