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日前表示,中国社科院正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刊登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文章表示,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最近亦表示,尽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目前仍有30%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者严重亏损状态。
文章称,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说起中小企业的困境就简单化为融资难,如果我们对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进行考察,就会发现,中小企业的难不仅体现在金融资源的难以获得,更是在税收制度、财政制度、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制度供给上呈现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扭曲和残缺。
应该说,中央层面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是到位的,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十条”中,提出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九条”中,直面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提出贷款要向中小企业倾斜等等。然而,从半年来政策执行的效果而言,显然不尽如人意。不仅中小企业固有的融资难题没有解决,上半年投放的超过5万亿的信贷,只有20%左右流向了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中,中小企业得到的授信额度不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零头。在引人注目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虽然没有说明振兴的是大企业,但就政策的扶持措施看,“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基本就是扶持大企业继续做大,兼幷重组和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计划;而之后中央投入的200亿技改项目,绝大多数仍然流向了大企业。
就认识层面而言,“官、产、学”各界都承认,中小企业的贡献很大,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劳动力大国,没有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显然是一句空话。从根子上来说,是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就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说,《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提出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征信体系、担保体系,而这三大体系的建设至今仍然不尽如人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每年都出现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但鲜有实质性的应对或者举措。每一次中小企业出现困境,影响GDP增长和就业了,就重视一次,给银行下任务,要求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幷且规定了指标。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随后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出台之后,每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之时,关于中国经济已经复苏或者转好的说法就不绝于耳。诚然,尽管很多指标的确在好转,不可否认的是,这和财政资源和信贷资源的大投入不无关系,宏观经济事实上冷热不均,一面是公共投资的火焰,一面是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未见好转的海水。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小企业的处境没有明显改变之前,轻言经济复苏真的没有任何意义。笔者认为,如果说以什么标志来判断经济是否好转,最重要的指标绝对不是GDP是否达到“保8”的目标,而是中小企业是否真正告别了寒冬,民间投资真正被撬动。
文章指出,立足于中国经济的转型,立足于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启动民间投资,绝对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金融危机一方面给中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但同时也给我们全方位思考破解之道提供了契机。建议下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一定要制定出启动民间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面。鉴于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态势,一定要下决心对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的大幅减免或者缓交,在“十大产业规划”里制定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条款,在信贷资源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
现在,是真的该拉响救助中小企业的政策警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