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相关领导近日表示,垃圾短信治理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垃圾短信的定义也尚不明确。目前,3G商用已经启动,手机的信息服务功能将日趋强大,如何在为手机用户进一步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净化”短信市场,明晰的法律界定将成为关键。
垃圾短信让人不胜其扰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手机接收到近400条垃圾短信,居住在广州小榄的石先生遭遇了这样的烦恼事,由于垃圾短信太多,石先生只得向运营商提出申请,关闭了信息收发功能。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手机用户常常会收到来路不明的短信,有说你中奖的,有说是某某朋友出事要你汇款的,有办证的,还有各种各样商家的广告……大量无意义的信息往往让手机用户备受其扰,而其中一些利用手机短信进行的犯罪活动更是直接损害到了用户的利益。据《新京报》报道,吉林一男子仅凭一条“请把钱汇到某账号”的短信,1个月内就诈骗24人高达58万余元。当前,3G时代刚刚拉开帷幕,未来的手机信息传递功能必将更加便捷、强大,手机用户可能面临的“信息骚扰”问题不可回避,因此,遏制垃圾短信刻不容缓。
“限发”、“实名制”或治标不治本
对于遏制垃圾短信,有关方面在积极行动。6月中旬,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将正式上线。根据工信部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商定后的标准是: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三大运营商还开通了垃圾短信拦截服务和举报平台。此外,“盛名在外”的手机实名制也成为遏制垃圾短信的有力武器。
据新浪网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多的居民支持实行手机实名制,六成以上的居民认为实行手机实名制是有利的,能够有效遏制诈骗、色情等垃圾短信。目前,广州、天津等地都在积极推行手机实名制,在上海,现有1300万手机用户中已有88%已实名登记。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指出,仅凭“限发”或是“实名制”遏制垃圾短信属于治标不治本。目前垃圾短信很多是通过短信卡、短信群发器来发送,虽然有了“限发令”,但发送者还可以通过“每个手机号少发些、多找些手机号来发送”的方式规避监控。
此外,像气象、交通部门有时会向市民发送一些温馨提示类的短信,提醒市民注意天气突变、行车安全。对于这样的短信服务,电信部门难道也以数量限制“一刀切”吗?
手机实名制应对垃圾短信同样不见得是良策。毕竟现在许多垃圾短信是通过群发软件来发送的,对于这样的方式,实名制难见实效。
市场呼吁界定垃圾短信
对于垃圾短信,现在涉及社会公众的主要是三类:一是违法的,如色情、中奖,要求汇款、办证等信息。对于这种违法短信,当前的垃圾短信拦截系统能发挥出比较好的作用。二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如交通部门的出行提示,或是电信部门月末的“月结帐单”等,对于这种信息,大部分手机用户是持欢迎态度。第三是比较难以界定也是最为混乱的一种,那就是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短信。比如市民在某商家办理的会员卡,留下手机号码,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短信,告诉你最近有什么促销打折活动。这样的短信对于有消费意愿的用户是“贴心服务”,而对于没有意愿的用户来说就是垃圾短信。
因此,主管部门应该会同专家学者,对垃圾短信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不仅对监管有利,也对于真正服务于消费者的集团和企业有利。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剑秋教授指出,遏制垃圾短信加强立法是关键。应加快短信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垃圾短信的含义及不良短信侵害的法律责任,用法律手段从源头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