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表格相当庞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分析,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傲游浏览器在决定WebKit还是Trident上,天生就十分倾向于WebKit,几乎只有面临银行、电子商务和视频直播网站的时候,傲游才会动用Trident。我们认为,这种“激进”的策略有些冒险。而QQ浏览器则似乎又过于显得“小心翼翼”,100个测试网站中,有40个采用Trident。相对比较折中的是搜狗高速浏览器。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傲游在打开VeryCD网站时,采用了Trident内核,据我们测试,VeryCD对W3C遵守得较好。而QQ浏览器在PPS视频网站上没有采用稳妥的Trident内核,也有些意外。而搜狗也有奇怪的现象——pplive.com和pptv.com这两个指向同一网站的域名,居然采用了不同的内核。
进一步的结论是,傲游为了追求“高速”,有些不惜牺牲在兼容性上的风险,而QQ又过于保守,可能在速度表现上做了妥协。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我们针对国内一些视频网站做了进一步测试,结果发现,傲游确实存在更多的兼容性问题。
应该说,判别机制还是需要经验积累的,据我们了解,三家浏览器厂商其实都有一个“网址库”,这个库里记录了某个网站该采用怎样的内核,当用户提交请求时,通过查找这个库来进行响应,所以“库”越大、约优,则兼容效果越好。我们认为未来如果发动用户的优势,实现“云判断”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否可行还有待工程师们的研究了。
点评:严格说来,在国内互联网上(IE占有率超过70%以上),兼容性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如果因为片面的追求速度,导致兼容性变差,实在得不偿失。毕竟慢一点无所谓,老是打不开页面就让人抓狂了。从这个意义来讲,搜狗的中庸和QQ的保守,更值得称道。
三、双核切换互通性测试
所谓“双核互通”,其实本质上还是两个内核的兼容性问题——“双核”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凡事都是两面性,为开发者制造了很多麻烦。由于两套内核的调用机制不一样,所以在用户切换内核的时候,容易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比如,当你登录某个BBS时,临时切换了一下内核,结果发现系统提示“重新登录”,大倒胃口。
根据CSDN制定的评测标准,我们同样需要测试100个网址,在登录账户后手动切换内核模式,检查会话状态是否保持。我们同样选择的是上面表格中Alexa中文网站的的TOP100网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点评:数据一目了然,我们就不多做点评了。需要提及的是,我们希望“双核”浏览器厂商能多做一些底层的工作,将“双核”的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将其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与传统基于Trident内核的单核相比,双核由于引入了WebKit而让“高速”变得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Trident。要知道,最近全球浏览器市场,IE的份额还有少许回升,不重视Trident内核,“双核”之路将很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