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方面对于X-S1的介绍也谈到了一些我们光看产品外观并不会注意或者难以理解的细节。比如,整个富士X-S1机身上都采用一种橡胶涂层覆盖,使得用户能够感受到一种很温暖的手感。镜筒之所以呈现很奇特的“橄榄形”(桶状)其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在转动镜头变焦环时感觉极其扎实顺手。而且,小到X-S1机身上的某个拨盘转动时发出的声响,大到镜筒本身转动时的阻尼手感,富士也都是专门精心调教过。
我不清楚富士官方的宣讲中是否多少有些夸大的成分,但至少可以肯定这台同样打着富士龙镜头logo以及“made in japan”标记的新一代长焦旗舰DC的确是富士用心之作。在这台机身上,富士展现了不少技术含量或者群众呼声很高的新特性。比如,本机能够实现10fps的高速连拍、一键RAW切换、锂电池单次充电可拍摄500张、360°全景扫描等功能。另外,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用在X-S1机身上的这枚144万像素的EVF似乎也是当前所有消费级别DC或不可换镜头相机中规格最高的一款(可换镜头相机中还有200w以上级别产品)。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试拍体验中,大部分到场媒体都对于这款产品的性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总体来看,这台相机无论是在外观还是操作方面,的确与传统DSLR或者索尼单电很接近。这种接近并非只是外观上的形似,而是在很多细节上的确做到了“神似”。富士将这台相机定位在“可推荐给专业用户”使用并非只是一厢情愿。至于它的实际画面质量,拜2/3寸规格EXR CMOS所赐,我相信应该与X10相去不远。考虑到富士龙镜头的素质以及富士谈及的长焦端镜头边缘画质补偿措施,这款相机在长焦端的最终画质很可能比目前市售的其他长焦DC都更好一些。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却并不能让我产生那种看到好产品后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想要向大家推荐的冲动。
我承认富士X-S1很可能是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最出色的长焦旗舰DC,甚至在未来我们也许也再难看到达到这样水准的长焦旗舰DC。但当我告诉你,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很可能要超过6000元人民币时,你会作何感想?
富士中国在今天发布会介绍这款产品之前曾经简短的回顾了一下富士开发长焦数码相机的历史,包括早年的S5000、后来非常出名的PowerShot S95
(参数
图片
文章)00/S9600、争议较大的HS11以及最近的S205等等。正如富士自己所言,开发这类介于普通消费DC与入门DSLR之间的产品是富士的强项。但是,我早在对S9600评测时就提出“不太看好此类产品未来”的观点。
原因之一是此类产品的功能虽然强大,但由于受到感光元件尺寸限制(即使今天的2/3寸规格对比单反常用的APS-C依然显得很小),所以其最终画质也只能达到“消费DC的最高点”而无力更进一步,与入门DSLR想抗衡;原因之二则是因为此类产品由于体型较大、功能复杂、性能指标严苛,因此生产成本也会很高——甚至要高过一些入门DSLR或微单产品。因此,这类产品的售价相对入门DSLR并无明显优势,消费者往往会最终选择DSLR。而对于厂商来说,由于这类产品的不可更换镜头设计,因此即使将其销售出去也无法象DSLR或者微单那样在未来的镜头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
富士在今天的发布会以及之后的专访中,再三强调X-S1对比单反+天涯镜(尼康D5100
(参数
图片
文章)+腾龙B008)组合时,优势在于镜头更大的光圈、更宽广的焦段、更大的放大倍率更近的对焦距离、更好的成像质量(特指广角端和长焦端画面中心与边缘的画质统一)以及不可更换镜头带来的无进灰烦恼和便携性。富士认为,由于富士X-S1做工精良(机身甚至带有密封条可以防水溅)、性能强大所以在产品价格方面会高一些,但最终会有大约3-4%的用户会选择X-S1这样的一体化产品。
好友网易数码编辑@滕飞-小ET 今天下午制作了这样一张对比表,他用红色标注出了富士X-S1与尼康D5100+腾龙B008组合对比之中的优势项目,乍看起来似乎双方各擅胜场。但也有网友提出2/3寸与APS-C画幅之间差异而导致的两套产品在最终画质上的差异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APS-C方面红字再少,但有这一条似乎也就足够了。我不能说这种看法完全正确,但其中确实有其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