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青少年的最佳生活方式
青少年时期从13岁开始,到18岁结束,处在青春期,是人的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对于先天不足者、体质稍弱者,此时更应该抓紧发育的冲刺阶段,培养后天以补其先天不足。这时,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的程度,他们个性与想法,包括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理应做好心理健康保健。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精神调养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第二性征的快速发育,精神与心理处于多思、敏感的阶段。这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意义非常重要,所经受的一切都能在脑子里留下痕迹,对生命、健康等等观念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1、加强亲子沟通
父母应该让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寺交换意见,而不能把大人的观点与行为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心情不佳或在不好的情绪时,更应该让他发泄出来,对其身心都有好处。
2、培养兴趣爱好
此阶段孩子的紧张与压力都是存在的,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文体活动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音乐、舞蹈、室外运动、看电影、练习书法等都可减轻压力,使大脑得到放松。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更好地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学习起来便会全神贯注、事半功倍。
3、关注性格陶冶
青少年处于学习阶段,个性逐渐形成,要注重性格陶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防止郁闷的情绪,否则会造成人的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减退大脑记忆力。为此,对社会、人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周围发生的事物要有正确的分析,要防止心理失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饮食调养
青春期孩子活动量大,学习紧张,处于高峰成长期,每天对营养的需要非常高,能量消耗大,故需要注重营养素的补充,确保身体一正常发育。
1、饮食多样化
青少年要注意减少偏食的习惯,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要多样化,才能有利于身心健康。按照营养学的要求,青少年每天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如果以米饭为主,还应加以面食,如面条、馒头、包子,也可掺杂玉米、荞麦、高梁等,还应坚持喝牛奶或豆浆。每天多吃水果、坚果类食品,每周应增加一些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菌藻类食物(如香菇、木耳)。青少年发育需要更多的钙,要通过饮食来补充人体骨骼所需的钙,多喝些骨头汤、多吃些油炸小鱼、糖醋排骨、虾皮等。
2、安排好一日三餐
每个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日三餐计划,以满足生理功能和饮食实际需要。如上午的活动需要足够的热能来保证,那就需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午餐食品要具备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以补充人体的能量消耗,为下午身体消耗能量做储备。晚餐后活动减少,注重睡眠质量,不能食用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应以五谷类和清淡的蔬菜较宜。
三、运动锻炼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重要环节,应每天参加体力活动,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包括玩耍、游戏、体育、运动、出行、休闲等各类活动要融合在学校、家庭、社区之中,确保每周进行3次以上20分钟的中等较大运动量的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青少年体操、舞蹈可促进身体长高,使人体变得更加美观,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与各种因素有关,如遗传、营养、睡眠等。
四、调整起居时间
青少年应该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不能经常开夜车,也不应睡懒觉。如果晚睡容易导致第二天头晕脑涨,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和生活。睡懒觉无益于身体,对健康不利,源于睡眠对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起到变慢的作用,睡得过多易使人懒散、使人乏力、头晕脑涨、意志消陈等。所以,起居时间要调整到合理程度,以确保青少年的劳逸结合,促进大脑的平衡协调,预防疲劳,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顺利地渡过青少年时期。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现在很多人都谈养生,如何养生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确养生的目的,人之生存,总有生死,养生并不是怕死,是要一个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会长寿。讲究养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正在拼搏,还顾不上这些,当然养生并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很重要,年轻人不惜力气,超负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这就不是养生。当然养生并不是不干活,不工作。是要劳逸结合。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讲究养生。年轻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讲究养生。 1.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燥。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每天多做深呼吸,早晨起来喝一杯蜂蜜水、淡盐水、纯果汁或白开水,促进肠胃蠕动。多锻炼,每天吃四种水果。多吃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