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的漠视。在艾滋病毒的性传播途径中,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只有不安全的性行为才可能使人感染;同性爱者主动参与艾滋防治是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最佳选择!”——大学生 心如止水
因为离家远,父母不会知道,这名大三男生对室友说出了他是同性恋者的秘密。可是,室友却抓住“同性恋”这点,让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2004年末,通过一家“同志”网站,接触到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后,他开始在男同性恋者中艰难地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防艾”论坛
记者成为他的网友
6月份,在搜索一篇稿件时,记者意外发现了一个博客:“我发现我只是对学校里的男同学或师兄感兴趣……在高中,无意中打开一个网站,浏览后竟然觉得自己和文章里的人有点相似,确切地说是心态相似,都想和男生恋爱。”这篇文章叫《一名男大学生的自白》。
除了最初的情绪宣泄,文章基本都是以下内容:《为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编印的宣传资料》、《我愿做同仁健康的倡导和守卫者》、《大学不要成为艾滋病的温床》。点击博客左侧一个很明显的链接图标,是一个以吉林市某高校大学生名义建立的论坛。仔细翻查,会看到几名男大学生同性恋身份的表白和艾滋病防治语音资料。同时,记者发现了一个QQ群的号码,便申请加入。
次日,打开电脑,记者的QQ消息闪动,加入申请被拒绝。记者找到了该群管理者“心如止水”的号码,希望加他为好友。经多日努力,6月末,记者成为心如止水的网友。
通过网络结识和他一样的人
之前所见到的博客、论坛,都是心如止水建立的,群里都是男同性恋网友。他的网站上,还有一个“播客”网站链接,里面是他们制作的同性恋与法、预防艾滋病主题的视频文件。
心如止水讲,他老家在南方,2003年来到吉林市一所高校上学,并沉迷于网络。意外发现吉林省一家很大的同性恋网站后,他就经常在那里的聊天室中流连。通过网络,他认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
慌乱无助
曾沉迷于与“同志”见面
“大一第二学期我开始‘不老实’起来,寒假时在家乡见了第一个‘同志’,当初是满怀幻想去的,见了面却很失望。但我已经无处可去了,就和他过了一个寒冷的雨夜……”心如止水说,“第二天,好像失去了许多东西一样的我,感慨地独自回家,之后大病一场。”
“回到吉林我又疯狂地结识了几个‘同志’。尽管每次见面都很失望,但始终没有停止过那种急切、慌乱、无助的脚步。我的心在叹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缺课,我逃自习,我挂科了,我必须重修,还因此耗费了大量的父母的血汗钱。我很对不起爸爸妈妈。”
一名感染者给他的触动
“2004年12月,我在聊天室接触到一个人,他不停地在喊,他还那么年轻,却感染上了艾滋病!后来,我知道他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甚至想轻生、想报复。我感到了他的无助、绝望,对他进行了长时间劝说。”
此后,心如止水做了两次艾滋病病毒检测,确认身体健康后,他如释重负。他说,现在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吉林省,安心治疗,但那人却深深触动了他:“我不想醉生梦死,做个行尸走肉。”
宣传“防艾”
从校园和网站开始
记者表明身份想与心如止水见面。“只在QQ上聊天不好吗?”他拒绝。“你的同学知道你的情况吗?”记者问。“他们知道,我上大学后不久,就告诉了室友。”可是有一次,同寝的人和他发生摩擦,那位同学就揪住“同性恋”这点不放,一句又一句地攻击他。
从此,心如止水开始将网站上认识的“同志”聚集在一起,建了群,里面共有80多名成员。“其实这里面很多都是大学生,还有很多是吉林市的。”他说。
随后,他与一家“同志网站”的站长聊天,希望在那里开设防治艾滋病的版块,几经努力,终于得到批准。2004年末,他就任版主,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仁”在同性恋者之间进行防艾宣传,并独立制作视频文件,放到其他网站上传播。
倡导“自律、忠诚、安全”
“我愿做同仁健康的倡议者和守卫者。”心如止水一直把这个群体称为“同仁”,因为他觉得“这个群体应该同心同德,仁爱仁义”。心如止水的QQ上的个性签名为:“应推崇和奉行的三原则:自律、忠诚、安全!自律:约束好自己,不要滥交,减少性伴侣;忠诚:崇尚真爱,彼此忠于爱情,彼此坦诚;安全:倡导正确实施安全性行为。”他说,这几条同样适用于异性恋人群。
2004年,心如止水打开一个同性恋聊天室,网管就跑了过来。他关闭了屏幕,那名网管熟练地打开了那个同性恋聊天室。原来,他也是一名同性恋者。
发现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个群体后,在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心如止水自费印制大量的《安全性行为指南》的传单,利用课余时间到吉林市相关广场、酒吧派发。在吉林市世纪广场,他偶遇一名已经参加工作的男同性恋者,聊了很久后将传单塞给了那个人。从此,这个人和那个网管成了他朋友。从今年起,他又相继建议并带领几名男同性恋者做了艾滋病病毒检测。
遭遇阻力
被同性网站“驱逐”
7月23日,考完试的心如止水在QQ上说,他即将返回南方家中。在记者的一再恳求下,他终于同意与记者见面。当日下午,一个穿着浅蓝色T恤、个子挺高、面容清秀的男孩出现在记者面前。他告诉记者,决定见面前,他还征求过朋友们的意见,想起去年在电视上看到感染HIV的男同性恋大学生直面镜头,他下了决心。
面对记者,他说出苦衷:“其实,在男同性恋者中进行防艾宣传非常困难。”他目前已离开了常去的一家“同志”网站。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他以一个普通聊友的身份,在网站做了连续7天的防艾宣传,并制作宣传短片在网上传播。但现在这些在网上都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同志酒吧”等广告,而他就任版主的版块也最终夭折。
心如止水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跟男同性恋者谈完有关防艾的话题,对方就会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张口就是艾滋病、闭口就是安全套?”当接到他发放的传单,很多人会扔在地上,骂他“精神病”。
群里一位同性恋网友对心如止水的评价如下:他在那家网站上所遭受的一切,我们都很了解。我会鼓励他,但我不会做。
他的希望
防治艾滋病 如呼吸一样自然
心如止水说,在他的群里也是一样,更多的人在谈论“性”,而并非“防艾”。“我马上就上大学四年级了,毕业后,我不知道谁愿意接手,把宣传防艾的工作继续下去。”
心如止水说,他觉得与艾滋病做斗争每个人责无旁贷。“我想得很简单,只是希望所有人都了解艾滋病知识,让每个‘同仁’对艾滋病的防治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数字
500万至1000万
2004年12月,中国首次公布有关男性同性恋者的人数及艾滋病感染的数据:中国约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率约1.35%,在中国艾滋病高危人群中仅次于吸毒。
■观点
同性恋不是病
我国知名同性恋研究者张北川教授认为,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目前我国约80%的男同性恋者最后还是和女性结了婚,给自己和对方都带来了痛苦。
张北川教授说,和他打过交道的同性恋者有上万名,这些人和正常人没啥区别。他说:“同性恋不是病,同性恋是在少数人身上存在的正常现象。”目前,对同性恋的形成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先天性因素、幼儿期的经历和成年人的偶然际遇。张北川教授说,同性恋人群和异性恋人群应是同等的,他呼吁社会给予同性恋人群更多的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