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吸引在爱情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性爱是情爱的重要生理基础,是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而然的流露;然而,它又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脱离控制,也有可能会变成一场灾难。
婚前性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冲突
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历来有着不同的态度,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任何情形下的婚前性活动都是错误的,应该避免这种行为
2.有条件地允许。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双方关系是稳定的、相爱的,则婚前发生性关系是可行的。
3.无条件允许。这种观点赞同相互吸引的婚前性行为。
4.双重标准。即婚前性行为男人可以,女人不行。调查表明,在80年代,有51.62%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出现“未婚同居”现象是“道德上的堕落”或“双方都不够成熟”;有31.2%的大学生认为婚前发生性关系只要双方愿意和不造成情感上的创伤及没有孩子,也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可以随时分开;只有极少数大学生认为,婚前发生性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近年来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持较为宽容的态度的比例有显著增长。对上海某医科大和山西某医学院的1252名学生的“性观念与行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婚前性接触的发生率渐趋增多,6.8%有性接触史(首次性接触的平均年龄为20岁左右),对女性贞操的认识,认为无所谓者男生中有64.98%,女生中有23.72%,认为“至关重要”者,男生中有17.20%,女生中有34.37%。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特点
一是具有突发性,往往在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二是自愿性而又非理智性,大学生已是青年,较少为别人胁迫,大多在双方自愿而不理智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三是反复性,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影响,一旦冲破这道防线,便不再过多顾虑,还会多次反复发生。
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观念的影响,而不过多思考地跨越了性的界限,但另一方面,女生在发生了性行为以后又往往希望能最终嫁给人家,这又反映了潜意识中“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在起主导作用,因而才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
走出误区
在封建传统观念与西方“性解放”思潮相互交织的矛盾影响下,有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中对所谓“贞操”问题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走入对性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
热恋中的拥抱、爱抚等边缘性行为是不洁的行为。边缘性行为泛指性交以外的一切亲呢行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相爱过程中的拥抱、亲吻、爱抚包括热恋中产生性的冲动都是自然而正常的,并非不洁,并非罪恶,不必为此苦恼或羞耻。
误区之二
只有轻浮的人才会那样做,一个正派女子根本不会遇到什么“越轨”的危险,考虑这样的问题纯属多余。从性欲和性行为的发展来看,通常男子相对积极主动,而女子的性能量一般具有潜在性。在许多场合中,只有在异性的行动和身体的刺激下才会萌动,因而具有环境依赖性的特点。如果你们是真心相爱的,要知道过分贪图恋人的爱抚,历经边缘性行为的诱惑,最终会产生身不由己的冲动,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要对热恋中感情潮水的力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在理智还可以说话的时候,树立起“堤坝”,设想好“退路”。
误区之三
贞操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毫无意义。性行为是男女青年最私有的个人行为,但它同时也受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人们虽然已经以自然的、科学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性,但总地说来人们对婚前性行为还远没达到“毫不介意”的地步。“偷食禁果”或被迫失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客观存在的。
婚前性行为有可能带来未婚先孕,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负担,并可能成为有损身心健康的诱因,在社会上性病与艾滋病传播的情况下,尤其应十分警惕和谨慎。
误区之四
失去了“童贞”,就不再纯洁,今后不会被人爱,也不配再被人爱了。只能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实际上,尽管失身可能会给今后的选择产生某些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与幸福无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贞节问题不能简单地论错对。贞洁意味着自然,意味着单纯、天真。“贞洁”与否本质上在于一个人精神上的情操。
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大多是有了感情不能自制才发生性关系的,出于非道德原因的情况占多数。因而,对已经失身而陷入难以自拔痛苦中的人,没有必要在过去的阴影中愈陷愈深。也许一个人不得不为过去付出一些代价,但没有必要永远背着心理上的十字架,成为封建“贞操”观的牺牲品。昨天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珍惜今天,相信自己仍然拥有追求和享有幸福的权利,还可以重新选择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