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是什麼?點解會生雞眼?
一‧定義與病因:
皮膚角質層變厚,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引起的。雞眼好發於腳底、趾背、趾間、小趾外側等部位。長在腳趾與腳趾間的雞眼最令人感到困擾,一般大約是黃豆大小,稍高於皮膚,中央呈淺黃色,週圍一圈顏色深一些,很像雞的眼睛,所以稱為雞眼。雞眼呈圓錐形,尖端向裡,嵌在皮膚裡。
二‧疾病之症狀:
由於雞眼質地堅硬,壓迫皮膚內的神經因而產生疼痛,走路時更為明顯。
三‧醫療與護理:
1.穿著適當之鞋襪, 不宜太緊或太鬆, 減少患處的局部受壓、摩擦,在鞋內放置軟墊,並在雞眼相應的部位挖一小孔,這樣走路時可減少疼痛。
2.治療雞眼可用雞眼膏。在使用前先用熱水浸泡,使雞眼變軟,然後將雞眼表面的角質層用刀削去,再貼上雞眼膏,5~7天後雞眼軟化,可用刀將之挖去,必要可繼續使用。雞眼的尖端處可用手術切除或冷凍。
【雞眼與厚繭】
1.不可用尖銳的工具將雞眼與厚繭去除。
2.謹慎使用膏藥布,最好是完全避免。
3.浸泡鹽水或洋甘菊茶。
4.磨除厚繭。
5.以軟墊隔開腳趾,以免因摩擦而造成的雞眼。
6.使用點式繃帶。
7.覆蓋患部。
8.請鞋匠伸展皮鞋,使鞋子有彈性,減少雞眼的疼痛。
9.避免高跟鞋。
10.穿尺碼相符的鞋子。
11.糖尿病患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的問題。
(King Net國家網路醫院)
-----
另外,引用自由新聞網的文章:
文╱黃介宏
「雞眼」是一種因為慢性摩擦或長期壓力壓迫導致的表皮增厚,形成厚繭,可分為硬雞眼與軟雞眼。通常有一個核心,被多層厚皮組織圍繞,看起來像雞的眼睛。最常見於足部,足底骨頭凸出的部位若經常受到壓迫與摩擦,皮膚容易變厚角化而形成雞眼,尤其在第五趾外緣處易形成硬雞眼。在足趾縫間的骨頭凸出處太常相互摩擦,也會形成軟雞眼,好發在第四、五趾縫間,會有疼痛感,嚴重一點則會有灼熱感。
臨床上,民眾要自行判斷雞眼和疣的差別的確不容易,最好是到專門的診所檢查。雞眼容易與疣混淆。疣是屬於濾過性病毒感染,俗稱為「魚鱗刺」,會有自行感染愈長愈多的現象,好發在手指。長在腳底時,常受到身體重量的壓迫而疼痛。外觀而言,疣一般稍微會鼓起來,雞眼表面上看起來是平平的。
如何避免雞眼的產生?不合腳的鞋子是產生雞眼最常見的原因,買鞋時,最好要穿起來走走看,腳趾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避免穿高跟鞋,如果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建議你有空的時候,找機會讓足部有休息的機會,特別是穿著高跟鞋時,不要走太遠的路程,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選擇平底鞋以及舒服的鞋子,才是根治雞眼的好方法。
有雞眼該怎麼辦?首先必須區分雞眼與病毒疣的不同,如果是疣應儘早治療,避免擴散,如果無法自行區分,則應至有經驗的醫師處就診。
有些人發現腳底有角化現象,就直接到藥房購買藥膏自行塗抹,最後該好的沒有好,反而擴散,等到就醫時,疣已經擴散至好幾顆以上了。切記勿自行使用尖銳器具將雞眼或厚繭去除,糖尿病患者尤其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避免惡化。
可以改穿舒適的鞋子,也可使用雞眼墊,以減輕患處的壓力與避免摩擦。用雞眼貼膏和水楊酸軟膏等,可促使雞眼軟化而後脫落。萬一雞眼發炎,形成潰瘍,或足部的骨頭過分畸形,無論穿什麼鞋子都不舒服時,便要去看骨科醫師。
當足部和足趾嚴重變形,就可能要施行骨科矯型手術矯正。如果是魚鱗刺,則可請有經驗的醫師開刀切除處理,以免擴散。
(本文作者為台中大雅黃骨科外科診所院長)
鸡眼一般长于脚上,也有长在手、胳膊上的。主要因摩擦挤压而形成的小圆硬块,形态像鸡的眼睛,按压有疼痛!
鸡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倒圆锥状的角质栓,嵌入真皮。由于其尖端压迫神经末梢,故行走时引起疼痛。鸡眼多见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也见于趾背。发生于4一5趾间的鸡眼,受汗浸渍,呈灰白色浸软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