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适宜区。无公害秋茄子栽培的最适宜区为7月平均温16—18℃的地区;适宜区为7月平均温18—20℃的地区。10月平均温不低于9.5℃。种植区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区域。同时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地方种植。
二、适宜的优良品种。根据主销市场的消费习惯,选择适销对路、优质高产、较抗绵疫病、褐纹病及黄萎病的品种。如黔茄3号、苏州紫长茄、渝茄1号、渝茄2号、三月茄(早红茄)等。
三、培育壮苗。
1、适宜播期。经试验表明,7月平均温16—18℃的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10—17日;7月平均温18—20℃的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20—27日;7月平均温20—21℃的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30日—6月7日。
2、整床播种。选择4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烤烟、茄果类作物的土壤作苗床,播前加入30%充分腐熟人畜尿作底肥,并撒一层草木灰,播时将种子与泥土7克/平方米百菌清拌匀后播种,定植用种量30—35克/亩,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或搭遮阴棚以利出苗。
3、加强苗期管理。苗期进行2—3次间苗,除去过密过弱苗。育苗期正值雨季,湿度大,特别要注意防止猝倒病、立枯病,可少浇水,病害发生后立即拔除病苗,撒适量草木灰控制蔓延。此外,避免沤根和秧苗徒长。视秧苗生长情况追施充分腐熟的清淡人粪尿1—2次,苗龄35—40天,选晴天傍晚或阴天定值。
四、整厢、施肥、定植。茄子怕涝,忌洼地,也不宜密植,互相遮档下通风不良,易发病,品质差,产量低。以深沟窄厢种植为好,厢宽83厘米,厢高18—25厘米,沟宽40厘米,种植2行。行株距50厘米×43厘米,2100株/亩为宜。茄子采收期长,需要养分多,加之根系再生能力较弱,应注意深耕重施基肥,穴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2500—3500公斤/亩,复合肥50公斤/亩或过磷酸钙40公斤/亩,草木灰50公斤/亩,禁用城市垃圾肥料。
五、大田管理。
1、科学追肥。茄子生长结果期长,合理追肥是优质丰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整个生长期追肥4—5次。施用标准氮肥不能超过20公斤/亩。定植成活后施1次腐熟清淡人畜粪尿;当根茄樱桃大时,施第2次肥,用20%人畜粪水或施尿素6—8公斤/亩,氯化钾7公斤/亩左右;当对茄5—8厘米长时,重施第3次肥,用30%人畜粪水或尿素8—10公斤/亩;对茄采收后,追施第4次肥,用30%人粪尿或施6—8公斤/亩尿素;结果后期可视生长情况,用人畜粪尿追施1次,或用磷酸二氢钾600倍液喷施1—2次,以促进后期旺长不衰。
2、摘叶。植株封行后,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黄叶,以利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蔓延。
3、中耕培土。中耕早期宜深,后期要浅。株高40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培土,以防倒伏。
4、灌溉与排水。茄子叶面积较大,水分蒸发多,土壤需保持充足水分,才能高产、品质优。特别是伏旱期,正值秋茄子果实发育期,需水最多,要及时浇水,以满足需要。当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清理厢沟排水,减小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六、综合防治病虫害。秋茄子栽培,大田病害主要有绵疫病、褐纹病、黄萎病;虫害主要有茄子黄斑螟、茶黄螨,要用农业措施和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1、农业综合防治。进行种子消毒: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小时,也可用55℃左右的2000倍托布津溶液浸种6—8小时,用清水搓洗干净,晾干,或用80%的福美双拌种(用量占种子量0.2%)。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深翻土地,加强管理,注意开沟排水,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合理施肥、浇水,防止盛果期植株旺长;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过密叶和烂茄子,及时处理病残株,搞好田园清洁,减少病虫源。
2、药剂防治。适时适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次数。
绵疫病及褐纹病在苗期用65%福美锌500倍液,或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结果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代森锰锌500倍两剂合用,或1:1:100倍波尔多液,连续防治2—3次。
黄萎病在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处理土壤,移栽时用150木霉菌蘸根后移栽,成活后用30%DT悬浮剂350倍液灌根,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倍液灌根。
茄黄斑螟,在幼虫发生期早晨10时以前施药,采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重点为嫩茎、嫩梢、花蕾及果实。同时结合人工捕杀。
茶黄螨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用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注意农药交替使用,重点防治心叶,嫩茎,叶背,花和幼果。注意喷地表。
七、适时采摘。秋茄一般开花后23—25天采摘,时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迟,果肉粗糙,影响后期产量。采收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