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窗户都打开。
客厅朝南的整面墙都是窗户,外面是一大片草坪,远处会所的灯火泛在流经的河面上,夜色显得有几分的透彻。窗外无风,但室内新装修的气味,很快就被清凉的空气替换。
张老师的新居坐落在莘庄西边的郊外,是在一排双复式房的一楼和二楼。当初,她和她的先生看到这里联片开发的小区,看到这套房子前面小河、草坪,还有草坪中一棵原来就有的大树,就没有去看过第二处楼盘。他们勾画了未来的生活:在院子里栽几棵果树,临河的地方种上迎春花,在灿烂的季节里,坐在那里可以钓鱼。
新居天生就有优点,所以不需要怎么做。他们对新居的设计要求是:简单、流畅、实用。他们很欣赏设计师根据要求作的几点细化:充分利用室外自然资源,利用一楼二楼宽敞明亮的窗户,装修简化;色调流畅,墙面顶面大面积留白,适当面积的深色作协调、平衡。
他们家装修材料主要是胡桃木、金属与玻璃,都很常规,整体的质感、色彩做了协调,没有什么弹眼落睛的装饰。形式上经过简化的白与黑对比,使家居气质显得很斯文。在中国式的文气的做法里,地板一般是用深色的,但张老师家却用了灰白带点暖色的,显得轻松又朴素。
这房子原来的建筑基本上是不错的,但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道实心楼梯对着进门,太直太呆板,给人感觉拥挤,进门就有压力;楼道与客厅之间是道实墙,楼道与左边的客厅,客厅与楼道右边餐厅彼此封闭。所以,实心的楼梯和楼道墙都被打掉,楼梯改成板式的踏步,楼梯下做空,放上些鹅卵石,装上反射灯,楼梯看上去又轻又透;楼道墙打掉后,装上护栏,从客厅看上去,楼道像是个挑台,再略高点的餐厅门前的护栏,又是一层挑台。
张老师夫妇显然对做好的新居相当满意。“现在无论从视觉,还是从动线,感觉相当通透流畅。”在小区里,像他们家一样的房型有几十套,几乎对这两处都作改动,但很少有做得像他们这样到位的。
设计师对张老师家有比较深的了解,他很敬佩这对中年夫妇:“他们活得很淡,很纯净,不给自己压力。装修时,也来看,看这个做出来了,那个又做出来了。他们不是来挑毛病的,而是来享受装修这个过程的。”张老师是属于有心情的人,会做好玩的小事情。去新西兰看望在那里读书的儿子回来,会把拍的照片一一编排好,在背面写些有趣的话。有钱,就买点好东西,在商店里一眼看中捷克车花玻璃瓶,就买回家。按照她先生开玩笑的话讲:这价钱,可不能跟老人说。设计师非常感叹:“这份轻松,不知如何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