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包括氮肥、磷肥与钾肥三大主流品种,氮肥比重高达60%以上,尿素目前为氮肥的主流品种。对于尿素行业,制造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20%-30%,生产过程中煤炭(或天然气等)及电力基本占60%。因此,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的波动将对化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在原油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化肥行业对其原料供给却表现出弱议价特征。这主要由我国化肥低产业集中度特征所决定的。某种意义上,在“成本危机”的产业链背景下,化肥行业的原料成本压力只能自我化解或向下游转移。
自我消化多渠道
在原料成本整体上涨的市场环境下,拥有自身原料资源优势的公司将是公司化解成本压力的最好路径。因此整体而言,资源类化肥公司将在成本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分享到“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所带来的行业整体性增长机遇。
既有业务的规模扩张将有利于公司规模效益的实现,从而相应降低单位费用。因此,化肥公司如有既有业务扩张计划并能实现顺利达产,无疑将同时实现成本的节约与业绩的增长,不失为缓解其成本压力的又一路径。
有些化肥公司的规模扩张不是在既有业务基础上进行,而是缘于从既有业务的上游与下游进行拓展或相关产业协作生产。特别地,在原料成本压力背景下,以拓展上游原料业务为出发点的公司,将通过打造上下产业链一体化,实现原料的自我供给,最终达到缓解成本压力的目的。
最后,有技术改造计划并能完成的公司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技改将在使公司维持或扩大原有产量的同时,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包括减少单位产成品的原料使用量及提高原料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公司产品生产销售毛利率。
下游转嫁辩证看
我们注意到,占据国内60%以上的煤头尿素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煤炭的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已直接推动了尿素市场的持续景气。我国尿素产量主要集中于广为分散的中小煤头企业,而事实上这些中小煤头企业的综合能耗普遍较高。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煤头大氮肥综合能耗为1929公斤标煤/吨,较全国所有大氮肥的1372公斤标煤/吨明显高,更何况中小煤头氮肥企业的综合能耗指标将更缺乏竞争力,而恰恰是中小煤头企业的氮肥产量占据了国内氮肥产量的大半江山。因此,原料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中小煤头企业的产量减少,从而必然推动尿素产品的价格上升。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具有支农特征的农用化工,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对具有价格传导能力的化肥行业,出于农民利益考虑,国家出台限价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政策性干预使本应具有价格传导能力的化肥行业,却不得不面对价格形成机制的人为扭曲。但从另一角度,政策性干预在对化肥限价的同时,也给予了相应的对冲措施,如增值税先征后返、财政补贴、对化肥生产用煤进行限价以及给予化肥企业优惠用电等。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我国化肥行业都具备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而大型化肥企业的受益程度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