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应对运力“瓶颈”将成为化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
国家近期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计划:我国今年化肥生产要达到创纪录的5500万吨,比去年增加5.4%。今年一季度,国内的化肥产量达到了1200万吨,同比增长8%。近期在成品油调价的过程中,有关各方也在农资生产和运输的能源使用上尽可能保持价格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化肥企业不可能用产品提价的方式来转移生产成本加大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储运风险,将成为化肥生产经营的关键所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斥巨资进行的4套化肥装置原料路线“煤代油”改造,将在今年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首家完成改造的金陵石化公司化肥装置,今年正式开车,3月份生产尿素3万余吨,其生产成本降到了国家对化肥出厂价的最高限价以下。而在装置未进行改造的2004年,尽管当时的原料油价每吨仅在2500元左右,比当前价格要低1600元左右,该装置当年的亏损仍达到上亿元。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另外3套化肥装置陆续在今年上半年开车投产,将使越来越多的化肥企业生产成本低于国家最高化肥出厂限价,成为国内化肥市场价格保持稳定的基础。
储运风险是化肥企业近年来面临的新挑战。铁路企业化经营管理和产销地的相对不平衡,使得化肥的运输屡屡亮起“红灯”。江苏省去年市场销售化肥约250万吨,而本地去年的产量仅为130万吨,在国内市场化肥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形势下,江苏的“口岸”优势无法发挥,大量的化肥只能依赖外省供应。在铁路运力普遍偏紧的情况下,铁路的效益压力往往易造成部分地区性化肥供应缺货。应对这一挑战,国家从宏观上应完善化肥企业的布局,实现地区的产需基本平衡。化肥企业则应想方设法增加自身的贮存能力,既要通过产销联手,帮助流通领域的营销商规避风险,也要适当增强自身的贮存能力。以防止出现“后路”受堵,企业只能进行降低产量或低价出售的现象。在满足化肥企业自身效益追求的基础上,确保国内化肥市场供应的平稳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