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观点:
由于对芯片技术的了解,因此牛虻才对龙芯的吹嘘感到反感;不是对龙芯开发成员的
反感,吹嘘的不是他们。芯片发现到今天,就CPU这一等级而言,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因素,而是比拼资本的因素,中国芯片界号称缺少设计工程师,其
实质,却是缺乏持续稳定的芯片市场,更缺乏芯片业的历史业务积累。如果仅仅是偶然开发几个芯片,说真的,外包给国外的中立工作室设计,自已把投资投在测试
段会更为经济,也更能开发出高性能的芯片。不能说芯片业是夕阳工业,但的确不是一个适合白手起家创业的行业,特别是中国本身缺乏支持芯片业生存的市场。对
于IT来说,目前在硬件方面提供的性能已经足够了,反而是使用硬件的能力,也就是软件,它更具有发展的余地。当软件在嵌入设备,服务器服务共享应用上的发
展达到一定程度前,摩尔定律难以再象过去三十年那样演变。这充分说明,只有被市场接受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否则只能是创意。龙芯,就是一个创意而已,谈
不上技术,甚至连产品也不谈不上。
芯片业的发展方向,不应该是比拼超频水平的资金竞争,牛虻更喜欢看到成本不变,而接口更友善,更易于嵌入到日常产品的芯片技术。象一个外置于手表中的私
钥、公钥管理器,可以通过红外线与使用设备相联,通过一个密码可以读取私钥电子签名,完成网上的支付,比现在毫无保障的信用卡消费,显然是进步得多了。芯
片,应该做这些东西,光是为了打游戏机更爽一点,这不应该是摩尔定律存在的目的。
导语:北京时间9月17日,国外媒体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多家芯片厂商和业内分析人士本周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芯片一直朝着更小、更快、更廉价的方向发展,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已经大为减缓,这将给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得益于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迄今为止芯片厂商平均每18到24个月就可
以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芯片产量提高一倍,这种现象就是摩尔定律。早在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高顿-摩尔(Gordon
Moore)就预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摩尔预测,1968年成本为1美元的晶体管五年后的成本仅为10美分。在1985年之前,晶体管成本一直保持着类似
的下滑速度。但据英特尔和Dataquest数据公司称,1985年以后晶体管成本的下滑周期由原来的四到五年增至七年。
从技术的角度上讲,随着生产工艺的提升,晶体管成本的下滑趋势将一直延续。
2001
年130纳米生产工艺投入使用,2003年90纳米生产工艺投入使用,预计今年65纳米生产公司将投入使用,而45纳米生产工艺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
生产工艺的提升促进了芯片处理速度的提高,但通常情况下,只有最大的几家芯片厂商才有条件安装最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这是摩尔定律周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飞利浦
半导体公司科技合作伙伴部门总经理弗莱德-罗斯玛伦(Fred van
Roosmalen)表示:“如果芯片厂商能获得大额订单,产能得到充分利用,晶体管的成本每两年就可以下降一半。但是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已呈现减缓的趋
势,因此要充分利用产能十分困难。缩着芯片产量的下滑,我预测摩尔定律的生效周期还要延长。”富士通半导体业务主管Toshihiko
Ono也表示:“从技术的角度讲,摩尔定律依然生效,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
摩尔于2003年2月表示,光刻设备的升级换代周期为两到三年,这一周期足
以使电子电路密度增加一倍。但即使光刻设备允许芯片厂商在芯片中加入更多的电子电路,电流泄漏的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按照标准的设计,电流泄漏可以
导致芯片功耗增加30%,从而又带来芯片散热的新问题。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器首席体系结构师雷-西玛(Ray
Simar)表示:“芯片性能成倍增加的时代已经结束。”
全球最大的光刻设备厂商ASML公司表示,摩尔定律在部分领域依然生效。
ASML公司副总裁比尔-阿诺德(Bill
Arnold)表示:“在NAND闪存芯片领域,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而在其它一些领域则并非如此。”德意志银行分析师Fumiaki
Sato表示:“芯片技术创新速度的减缓有可能会动摇科技产业的基础,这一点将体现在科技企业的股价上。目前,非科技企业的市盈率平均为18倍,而科技企
业的市盈率高达25倍,未来科技企业的股价整体下调30%完全有可能。我们认为IT投资将会减少,最终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受到影响。”
芯片厂商要想推动用户购买新产品,就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附加价值。
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是提高功率效率,在移动电子设备领域更是如此。在功率、性能和价格这3P(power、performance和price)
中,功耗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环。此外,芯片厂商还可以采用新的方法来提升芯片性能,例如推出双核或多核芯片。(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