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辉
目前,国产DVD播放机的价格比起前两三个月又下降了许多,以自由落体来形容此次DVD播放机的降价最为恰当不过,国产DVD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式高速增长,和2003年的转折阶段,在今年上半年出现DVD整体面临停产的景象。
凭借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国内厂商DVD播放机出货量近年逐年提升,2003年总计在全球9,135万台DVD播放机的出货当中,有超过70%的比重来自中国大陆。然而,国产DVD播放机产业的繁荣可能在今年划下句号。
DVD产能全面萎缩
据上海海关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1~5月份,经由上海当地出口,中国厂商制造的DVD播放机仅有19.3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78.6%;而在同时间内,进驻中国当地的国际品牌大厂产品出货量却有大幅度的提升。造成此现象的主因,还是在于中国DVD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DVD生产厂缺乏核心技术,必须向国外企业交索要的高额专利费。
在专利费大棒的打压下,集中在广东地区的OEM贴牌生产工厂已经开始大量倒闭。据报道,今年以来的短短5个月时间,在DVD生产企业云集的深圳宝安区已先后有近40家DVD工厂停产或倒闭,目前整个地区的产业状况正处于艰难时期。
另外,国内某些DVD播放机的大企业也由于降价竞争,感到今年的DVD产品赢利异常困难。单从价格上看,许多型号的产品售价已经逼近生产成本,再加上需要商场销售提成与自身人工费用,多款产品已经不再有利润,更不要说商场搞特价,还要再降一两百元来刺激销售。但现在不少生产厂家似乎也将此作为清库的作法,反正面临着转行或停产,早些收回资金也算是好事,毕竟欠供货商与银行的钱是要还的。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内知名品牌DVD也开始悄然隐退。除长虹还能保持一定量的出口外,厦华、金正、创维等国产品牌DVD都开始逐渐从国际市场隐退。扎根于广东东莞多年的金正集团于5月份迁址到珠海。虽然金正高层对外说明迁址有很多理由,且搬迁一事也早在去年就已经落实。但业内人士更愿意相信:今年的碟机的利润越来越薄,金正搬迁至珠海,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成本更低廉的地方,以利于节约成本。新科电子集团表示,已停止全部传统家用DVD出口,而主攻移动DVD、EVD和液晶电视等高端产品。万利达、创维、长虹、上广电等国内家电生产巨头也纷纷表示,国产DVD的出口正面临着产品结构变革的关键时刻:停止传统DVD出口,重点转向价格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高端产品。
缺乏核心技术 面临专利费瓶颈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DVD影碟机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与强大的规模制造能力不相衬的是,国内厂商在DVD播放机的核心技术发展方面还是无法与国际大厂相提并论。专利费的支付将使得大陆厂商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尤其是国内DVD企业打价格战后,中国国内得天独厚的生产制造成本优势化为乌有。
事情开端于2002年年初深圳普迪实业运往英国 Felixtowe 港口的3864 台DVD 播放机遭到当地海关扣押,惠州德赛视听出口到德国的5,850台DVD 播放机被当地海关扣押,再加上6C(松下、JVC、日立、东芝、三菱、时代华纳)向100多家中国DVD 厂商下达最后通牒,专利费的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由信息产业部与3C联盟(索尼、飞利浦、先锋)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于2003年8月份,双方对于专利费的问题才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对于大陆生产DVD厂商,未来仅需缴纳给3C联盟每台3.5美元专利费,相较于原先规定的每台5美元,3C联盟已给予7 折的优惠待遇;但对于先前历年出货的产品,3C联盟亦追及继往,在未来的3至5年出货的DVD光驱产品必须再加上每台0.5美元的补偿。除了3C之外,在 DVD专利的部分还有6C的每台4美元,以及1C (汤姆逊Thomson)的每台1美元的金额尚未进行谈判,据了解,除了6C、3C、1C、杜比、DTS和MPEG-LA外,现在仍不断有国外小厂家和组织声言拥有专利技术,向国内DVD企业索要专利费。
自主高清产品是否出路
中国EVD诞生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豪言壮志与爱国热情,难免会让人们直接想起几年前中国碟机产业推出SVCD作为VCD后一代的尴尬结果。EVD解决不了外国的专利费问题,要让老百姓为 “爱民族企业”掏上更多的银子,同时买回来后除了继续看DVD影片,此外很难找到便宜而丰富的EVD片源,好莱坞更不会因为中国出了个EVD而将其影片格式推出个EVD格式,而想靠国内的影片发行来抢中国消费者的口袋,恐怕更是谁都无法做到。所以EVD产业联盟在宣布成立后联盟中多数企业就呈观望势态,可以看出对此前景信心不足,大多数还是不愿意冒此风险。2004年1月中旬,先是北京凯诚高清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阜国的股东之一,曾承担EVD专用芯片设计)推出了第一款HDV碟机;接着于4月28日,芯片制造商上海晶晨联合长虹、创维、康佳和TCL(均是EVD联盟成员)等19家彩电制造商联手推出 HVD。
由创维、长虹、康佳、晶晨、万利达等18家国内整机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半导体芯片厂商以及相关的大学组成的HVD光盘产业联盟推出HVD(High-definition Video Disc)也是应中国的高清彩色电视市场的发展而诞生,并且与EVD、HDV不同的是,HVD技术供应商提供芯片和开放的开发平台,整机厂商可以自由地加减功能,定义自己的产品,核心联盟中的成员无需要支付HVD专利技术的使用许可费用。但是目前其产品近1300元每台的市场价格目前与国外高端产品价格相当,在目前大多数电影的载体为DVD格式,且中国多数家庭并不是高清彩电的环境下,与低价DVD播放机竞争的市场前景仍然不乐观。
从技术方面来讲,HDV和EVD采用的都是红光技术,而DVD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蓝色激光技术,蓝色激光技术后将成倍提高数据存储量,东芝与NEC宣布推出的下一代使用蓝光技术的DVD标准“HDDVD”,索尼、惠普、戴尔阵营也宣布推出了下一代使用蓝光技术的DVD标准。同时在DVD视频显示技术上这些大厂拥有更多优势的专利技术,在音频声道处理方面同样也是多数专利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想在技术上突破外国的专利封锁,又谈何容易?
中国的影碟机市场发展到今天,主要是国内生产企业全部属于加工生产,绝大多数的增加值集中在组装,主要竞争力在人力成本,通俗地讲是做“搬运工”,所以等市场培育成熟了,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都只好祭起惯用的“价格战”,重市场、斗渠道、靠外观,拼价格来抢市场份额,此战术无异于在战场上打肉搏仗,只能加速产业的凋零,最后是同归于尽。国内仍然在维持经营的DVD企业,都在考虑或是已经转向生产其它消费类电子产品,寻求在其它行业产品的销售来支持维持生存,亦或是考虑如何停产,清掉最后一批库存,蜇居起来期待下一拨高价值的影视产品出现后重新找到市场获利。
几年前的步步高VCD惨剧还历历在目,现在的中国DVD企业最终要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中国的影碟机产业依赖什么产品突破,何时可以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来冲出窒捁,需要中国人自己的大智慧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