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低价难避贸易摩擦
绸缎出口大省浙江省,今年上半年经浙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绸缎7362批、5743.04万米、13919.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4.97%、21.52%、37.67%。在出口数量增长迅猛的同时,低档低价问题堪忧。
绸缎是浙江省的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绸缎总量的35%,占浙江省出口总额的20%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印度、意大利、日本、美国、韩国及中国香港等地。从上半年出口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占90%出口量的是真丝绸的初级产品———白坯绸,技术简单、附加值极低。二是平均单价偏低。2001年平均价2.45美元/米,2002年1.62美元/米,2003年2.08美元/米,2004年平均单价2.13美元/米,始终在低价中徘徊,企业在微利中艰难生存。三是出口绸缎的品种档次不高,创新少。出口以轻薄的双绉、乔其纱及人造丝、人造丝交织等品种居多,附加值高的印花、染色、色织品种偏少,产品价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出口绸缎的品种过于老化,创新品种少。四是销往国别不均衡。印度是浙江绸缎的主要销售国,占总量的1/3,销往高消费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所占份额极低。五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销往印度等国的绸缎总体质量偏低,等级一般为二等品和三等品。
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不断,5月18日,印度商工部对我国出口的绸缎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最近印度丝绸行业协会向印度政府提出申请,对最近从中国进口的一批重达2.28吨的质量差、湿度高的劣质丝绸要求政府调查,这无疑对我出口绸缎质量敲响了警钟。浙江检验检疫局提醒出口企业,靠量大、利微、劣质的出口策略很难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立足,也难避低价倾销之嫌。出口企业要尽快走出低价竞销的怪圈,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特别是要拓展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高消费高价格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和销售。
中国纺织报 陈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