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进入2005年,我国茧丝绸行业依然运行在上升周期中,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生产和销售继续向好。据国家统计局对2370家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企业统计,1~6月份丝绸工业完成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9.9%;丝产量完成5.81万吨,同比增长23.1%,丝织品(包括化纤绸)完成36.5亿米,同比增长5.0%。丝产量增幅较大的主产省(市)依次为广西2340吨、同比增长71.3%,江苏10862吨、同比增长26.7%,重庆2431吨、同比增长26.6%,山东2780吨、同比增长20.9%,浙江24908吨、同比增长15.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广西,达到了创纪录的70%以上,是有史以来丝绸主产省年产丝量增幅最大的。
据海关统计,1~6月份真丝商品出口额为1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1.38万吨,同比增长8.4%,出口金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出口真丝绸缎1.41亿米,同比增长34.3%,出口金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丝绸制成品出口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丝织品(包括化纤绸)产量增幅较大。主产省(市)依次为四川生产了5012万米、同比增长28.0%,重庆1015万米、同比增长18.8%,江苏138404万米、同比增长10.5%,山东2907万米、同比增长10.4%,浙江212202万米、同比增长2.1%。
分析
从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蚕丝类商品还是绸缎类商品,其出口金额的增幅都大于出口数量的增幅,并且,印染绸等深加工产品的增长幅度要大于蚕丝类等原料性产品。由此表明,丝绸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快了科技进步,提升了产业结构,开发出了许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了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丝绸产品的出口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从目前情况看,促使我国丝绸行业较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国际丝绸市场有所好转,特别是在高档服装上,一些国际品牌开始较多地使用丝绸。二是丝绸产品品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耗丝量较大的丝绸产品(如蚕丝被、丝绸家纺用品等)已成为市场畅销、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产品。三是丝绸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从高档丝绸标志检测产品看,部分丝绸面料水平已接近国际水平。
今年上半年的蚕桑生产也取得了丰产增收的良好成效。据对江苏、浙江、山东、广西等12个蚕茧主产省(区、市)春茧收购情况的统计,桑园面积930.8万亩,同比增长7.7%;发种量614.4万张,同比增长9.7%;蚕茧产量23.2万吨,同比增长9.4%;鲜茧平均收购价格876.8元/担,每担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加104.5元,同比增长11.9%。据反映,春茧质量普遍好于往年。
春茧收购秩序保持了基本稳定。受市场趋好的鼓舞,今年新茧上市较早的两广地区开秤收购价格就达到了1000元/担以上,引发全国大面积收购开始前的形势较为紧张,不少地区反映今年可能出现“蚕茧大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主管部门加大了市场调控,及时投放了国家厂丝储备,稳定了国内茧丝市场价格,使今年春茧收购没有出现“大战”硝烟。使蚕茧原料与丝绸生产和产品出口保持了同步增长,茧丝绸行业实现产销基本平衡。
但是,我国茧丝绸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最突出的首先是电力供应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是要防止茧丝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在目前情况下,茧丝价格适当提高,如提高5%,甚至10%,业内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范围内,原料价格的提升能够有效传递给丝绸后道工序,并促使出口产品价格的合理提升,有利于茧丝绸行业农工贸产业链的健康稳定运行。但如果茧丝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幅度过大,将会造成后道加工和出口都难以消化,不仅会使后加工企业面临亏损经营,同时由于新的出口报价突然增幅过大,势必造成客商处于观望而影响正常贸易,减少订单量。同时,印度政府对我国出口的真丝绸缎实行反倾销调查还无定论,这一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小的。而另一方面,由于蚕茧价格的大幅提升,将会激发蚕农的养蚕热情,促使蚕桑生产超常增长。这一减一增,将会打破目前茧丝绸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造成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茧丝价格又将面临多年的调整,也将会给正常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拖累整个行业。
进入7月份以来,业内各方尤其是对市场非常敏感的国外客商不仅加强了对在手合同的履约,同时,也加强了对茧丝原料的购进和储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又一次在发生着集聚作用,使得茧丝价格走势脱离了原来正常的上升通道,进入了加速上升阶段。20/22旦3A级白厂丝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不到18万元/吨上升到了21万元/吨以上,短时间内的涨幅接近20%。
面对这种形势,让人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丝绸产品重又体现出它应有的高价值;担忧的是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每次茧丝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长达数年的连续向下调整,每次调整都会给整个行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况且,由于茧丝价格在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已经给丝绸织造及服装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困难。
预测
据了解,根据目前的市场走势,预计全年我国茧丝绸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就目前而言,对丝绸行业有利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丝绸出口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二是随着国内高消费人群的逐渐增多,将有利于促进丝绸产品的国内消费;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崇尚自然的消费倾向将会使丝绸越来越为全世界消费者所喜爱;四是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政府也取消了蚕丝类商品出口公司审核经营管理,并取消了坯绸和部分丝类商品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这为我国丝绸出口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五是欧美等国家对我国的纺织品采取了限制措施,但对丝绸产品并未采取限制,这将促使一部分产品转用丝绸替代。
但是,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丝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较高的茧丝价格必将刺激蚕桑生产的盲目发展,一部分关停的缫丝企业和设备也将会重新投入生产,甚至会出现盲目投资建新厂的情况。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丝绸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国际市场对丝绸需求虽有增长,但增幅一般不可能很大。四是过快的出口增长已经招来了印度对我国丝绸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欧美国家虽然暂未设限,但不能不考虑这种限制措施的出现。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丝绸协会提醒业内各方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首先要控制蚕桑原料生产的盲目发展。从全国而言,蚕桑生产的年增量控制在5%左右为宜。其次是要严格控制缫丝绢纺企业的生产规模。第三是要加强出口管理,随时把握出口动向,对增幅过大的主销市场宜适当控制出口数量,以避免引发反倾销调查。
面对当前的形势,一方面既要警惕出现像上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给行业造成较大损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要树立信心,顾全大局,共同来营造茧丝绸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氛围,为建设丝绸强国而努力。
数字
2005年上半年,针织行业面对纱价上涨、用电紧张、运费提高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家多次调整出口政策、国际贸易争端频繁的不确定因素,行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出口额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经济效益趋好。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数字显示,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16.1亿元,同比增长30.36%;出口交货值399.9亿元,同比增长22.75%;利润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32.31%。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针织织物出口43.3万吨,出口金额16.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69%和12.25%;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额1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4%。
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看,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不仅比一季度的增幅29.52%略有增加,也大大超过去年同期增幅25.11%,显示出上半年针织行业优于去年的良好发展速度。尽管煤、电、油和原料上涨,使得30.23%的销售成本同比增幅几乎与销售收入相抵,但是针织行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三项费用比率(7.7%)比一季度提高近一个百分点。所以,1~6月全行业利润率达到3.38%,高于一季度的3.31%;净资产收益率4.70%,优于一季度的2.03%,针织行业运行质量正在上升。但是二季度出口增幅继续回落,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二季度出口交货值比一季度低近4个百分点。
分析
从上半年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出口交货值低于销售收入同比增幅7.6个百分点,说明国内市场的大幅增长是针织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重点跟踪了国内13家生产企业,其经营情况基本与全行业保持一致。这13家企业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26.12%;出口交货值15.2亿元,同比仅增长6.78%;但利润总额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28.89%,这些企业的内销份额显著高于外贸比例。必须指出的是,全行业是在消化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52.93%的情况下,仍保持着较好的效益水平。
尽管上半年针织行业克服了种种困难,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加大,负债率达到58.87%,比一季度的57.80%又增加一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差强人意。
同样,上半年针织行业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去年同期针织服装及附件累计出口金额增幅为32.33%,今年只有17.54%,下降近一半。可见针织行业是一个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一旦出口不畅,必然对国内市场造成压力。海关出口数据统计,1~6月份针织服装出口数量仍与一季度一样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99%;而累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22%,出口单价同比增幅达21.62%。但这并不表明针织服装的出口已经从数量增长转变为效益的增长,只是表明出口到单价较高的发达国家的比重增加,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价产品的份额下降,还有部分产品出口税负增加转移到产品单价上的综合结果。针织服装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化纤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3.29%),而且是出口到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化纤针织服装数量下降36%所致。
受益于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影响,凭借资源优势,国内针织企业巨大的出口潜力得到暂时释放实属正常,然而,随着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我纺织品出口的种种限制接踵而来,引发的贸易争端使出口企业压力增大,国家的两次出口产品税率调整更使部分企业雪上加霜,于是,在短期内竞相低价出关,不惜使用昂贵的非常规运输,这不仅给企业造成重创,也使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严重井喷。上半年,我国针织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其中出口欧盟10.9亿件、共计19.8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74.75%和91.14%;出口美国6.6亿件,共计16.3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428.18%和181.39%,而2.49元的单价却下降46.68%。频繁的贸易争端正在使企业的利润缩小。
以已经封关的输美袜子为例,2005年6月针织袜子企业当月出口袜子5.13亿双,总金额达到1.29亿美元;累计总出口数量为30.15亿双,累计金额7.27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4.94%,金额同比增长49.07%,平均单价同比增长4.35%。其中累计出口美国5.4亿双,占总量17.91%。出口到美国的5.4亿双袜子中,被美实施特保的袜子累计4.63亿双,占输美袜子总量的85.74%。被美国特保的332/432/632三类袜品的6月出口数为0.17亿双,出口香港地区0.11亿双;假设出口香港地区的这些袜子转口到美国,6月份总共出口受限类袜品0.28亿双,占这三类袜子出口美国总量的5.53%,而5月份三类袜品出口美国占出口总数的17.71%;这明显可见封关前后出口状态的差异。
其次,从海关统计数据可知,2004年12月三类袜品直接输美0.74亿双,输出到香港地区0.13亿双。假设11月出口状况与12月基本类似,则两月出口数量累计约1.5亿双。2005年1~6月三类设限袜品直接输出累计约4.6亿双,输香港地区累计约0.64亿双;加上2004年11月、12月的数量,直接输出美国约6.1亿双,输出香港地区约0.9亿双。假设出口香港地区的产品有转口到美国的因素,那么截止到2005年6月底,约有1.5亿双以上袜子受到美特保影响被卡在美海关外。按照平均单价0.25美元/双袜子计算,滞留资金达0.3亿美元以上,这其中还未计算企业增加的海关仓储费、部分企业将产品返回的运费等。因此企业在特保产品上蒙受的损失是巨大的。
预测
依据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分析,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下半年行业的预测是:扣除行业目前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下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600亿元,出口交货值780亿元,全年的利润率将达到3.8%~4.0%,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之间。
谈到人民币汇率调整对进出口及产业的影响,王智认为,从协会对一些主要出口大企业的调查表明,由于汇率调整今年已发生的应收货款和到年底出口的汇兑损失从100万到3000万元不等。扣除进口设备、原料、坯布等的冲抵费用,全行业减少收益约19.5亿元,将导致全年利润总额下降约15%,影响还是不小。第二,贸易摩擦给出口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封关后出口的产品被滞压在美国海关,必须交纳仓储费;二是在压产品所需的流动资金的财务费用;三是为了抢关出口,不少企业改用空运。输美针织服装中除已经受特保的产品以外,增幅超过1000%的仍有七类产品,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提请生产企业应当时刻关注。
经过上半年的冲击和挑战,王智理事长认为,今后提高针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是关键。我国承接OEM、ODM时在价格、质量以及产品开发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世界一流品牌都在中国下单加工。国内企业应该发挥这种优势,加强自有品牌的创立和维护,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以及到国外注册自有品牌,为此政府和协会都将给予指导与扶持。
中国纺织报 梁枫 韩竞 特约通讯员 廖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