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
临近春节,车市的竞争日趋残酷,经销商拼价格、比服务,“压库营销”、“饥饿营销”、“买断式销售”等各种销售手段纷纷登场亮相。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内的汽车后装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整车销售的利润空间正在下滑,并向汽车后装市场转移,汽车后装市场正在涌现巨大商机。具体而言,汽车后装市场是指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汽车有关的后续费用的市场,包括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和油品服务等诸多产业。与购车成本相比,汽车的后续费用远远超过购车的费用,业内专家认为,汽车后装市场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汽车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汽车后装市场服务。就拿汽车电子产业来说,有关专家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将持续保持超过30%的增长速度,正是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新科、康佳这样的家电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进入汽车后装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估计,与汽车用品、汽车维修相关的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汽车养护项目在未来几年内,蕴藏着高达千亿元的市场需求,汽车后装市场将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期和消费活跃期。然而,与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前景相对立,目前汽车后装市场内存在着严重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销售渠道多而杂,产品同质化,价格虚高,这些都给汽车后装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价格虚高,让许多消费者对汽车后装产品慎之又慎。“什么产品一和车沾上边,价格就特别贵,一台DVD只需几百元,装配在车上的车载DVD系统却要几千元。”消费者王先生很不解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汽车后装市场渠道一般比较多,有汽车用品改装店、美容洗车店、汽车修理厂等。目前,我国汽车后装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后装企业大多是单兵作战的小作坊型企业,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企业则为数不多,由此也导致了恶性竞争不断,市场秩序混乱。有业内人士指出,产品的同质化必然会造成竞争的加剧,“蛋糕的大小可能是一定的,但是蛋糕的厚度却是可以增加的。”做好品牌化营销,提高产品质量,必然会给自身树立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后装市场的“蛋糕”也就做得更“厚”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后装市场连锁经营的品牌化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美国,超过500家分店的连锁维修配件销售公司有20多家,维修配件的销售量占美国汽配市场的70%-80%,整合集中了各种品牌汽车的维修零部件,打破了汽车制造商的垄断,形成了高质量、低成本的零部件采购、供应网。
对国内后装企业来说,有更多的服务网点和快捷的服务方式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自己特有的渠道网络,就要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统一的技术装备、统一的配件供应、统一的维修标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统一的服务承诺,凭借连锁企业的技术优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行业内部资源,从总体上提升汽车后装市场的品牌形象,才能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程度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