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讯曾以散文《我与地坛》感动无数读者的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终年59岁,令人扼腕叹惜。新快报记者在各大医院急诊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科室也获悉,近段时间,因天气寒冷,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陡然增多。
案例
最近降温明显,天气寒冷,62岁的工程设计师童先生血压一直偏高,因为升高不明显,且又忙于项目,他也没有太在意,可这天突然失语,说不了完整清晰的话,只能咿咿呀呀。
原来,童先生的失语是脑中风所致,幸好童先生来得不算太晚,通过治疗,语言功能恢复了95%,“如果来得再晚一点,语言功能将难恢复”,专家表示,不少人以为脑中风往往是口角歪斜、半边肢体僵硬等,但童先生仅仅表现为失语就因此而大意了。
现状:寒冷致中风患者增多
“童先生在活动时血栓脱落,进入到脑部,堵住了一条小血管,刚好血管处于语言中枢,这才发生了突然失语。”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余青云称,最近天气寒冷,血管遇冷收缩,原有的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很难控制,导致最近冬季脑中风患者增加明显。
不仅如此,最近有不少老人本来挺好,可在洗澡时突然晕倒,送院时病情凶险。原来,这些老人往往有心血管疾病,如心率失常、房颤或高血压等。因为在洗澡时门窗紧闭,空气不通,再加上寒冷的环境与热水的一冷一热刺激,导致血压升高,或呼吸困难,心脏病发,最终发生了急性心脑血管意外。
余青云介绍,“光元旦三天假期,就收入院了10多个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有资料表示,70%的中风都发生在冬季。据了解,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指血管被堵塞,最常见就是血栓形成;而出血性就是常说的“爆血管”,高血压是其主要原因。
高危人群:“三高”最易中风
“脑血管意外又叫脑中风或脑卒中,从脑血管意外的原因上来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栓形成最终发生脑中风的占35%以上,其中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占大部分,腔隙性脑梗塞,又叫小中风占45%,心源性的脑卒中约占15%,另外15%则是其他原因所致。”余青云称,从这个情况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心脏病等问题。专家表示,由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它们能破坏血管或导致血栓,甚至引起心脏的问题,因此,“三高”人群与脑中风的关系密切。余青云提醒,要尤其注意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季节发生中风,因为“寒冷的天气往往会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原来基础上高出30%,如果本来血压控制不好,在寒冷的季节就更容易发生脑中风”。
防中风:防“三高”多喝水
专家表示,最早期的中风预防,应该是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开始,注意饮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同时,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患有上述疾病,早期发现之后,要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预防因此带来的心脑血管损伤;最后,一旦发现了中风的先兆症状,如突然头晕、没力、讲话不流利、失语、一侧肢体麻木等,要及时就诊。
余青云称,由于冬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难控制,因此,按照原来治疗方式发现血压波动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降压药物,这包括降压药的种类、用药量、用药时间等。另外,血压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因为低血压也可引起中风,降压应征询医生的意见。另外,老年人预防中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栓塞。
“中风后要及时就诊,如果是血栓所致,发病三小时内是最好的溶栓治疗时机。”余青云表示,此时治疗,脑细胞可最大程度恢复,甚至完全恢复,不留下后遗症;如果在6小时内疏通血管,可大部分恢复,会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如果时间更长,则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终造成不同程度偏瘫。
■小知识
中风征兆
●脸部、胳膊、大腿尤其是身体一侧突然麻木或活动不灵;
●突然间语无伦次、说话困难或理解力变差;
●突然双眼或单眼视力不佳;
●突然无法走路、头昏眼花、失去平衡或身体协调力差;
●突然间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预防措施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闭目养神,并适当活动一下四肢。
●防止便秘,养成每天定时解大便的习惯,因为用力解大便会引起血压上升。
●注意日常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洗澡时。
●不要立即进入水温高的浴缸中,避免长时间泡在浴缸内。
专访专家: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余青云。(陈艳 吴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