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进行的两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击沙俄入侵东北的战争和抗击英军入侵西藏的战争中,共经历了24次既有胜利但更多是失败的战役。
综观作战目的、作战形式、地形条件以及作战空间,这些战役可分为海口和要塞抗登陆战、城市防御战、平原和山地防御战、高原地区进攻战以及海上作战。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是达成战略任务的基本手段,没有战役作战的胜利,就不可能实现战略防御或战略进攻的目的,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
一、海口和要塞抗登陆战
由于外国侵略者大多跨海而来,因此,海口和要塞的抗登陆战役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先后进行了定海、虎门要塞、厦门、镇海、乍浦和吴淞要塞的抗登陆作战,其中虎门和吴淞要塞之战具有战役规模。这些战役、战斗的失败,有以下主客观原因。
其一,炮台构筑落后,火力对比悬殊。当时的炮台仍为古代城堡式结构,高台长墙,既无顶盖,又无荫蔽工事,火炮只能固定角度直射,数量少、射程近、射速慢。而英国海军参战的16艘军舰中,有3艘各载炮74门和2艘各载炮55门的战舰,其火炮总数为332门,既稍多于虎门要塞各炮台的火炮总数,又比吴淞要塞东、西炮台的火炮多153门,在火力方面占绝对优势。
其二,清军未能在炮台侧后构筑坚固的工事,部署充足的兵力,作好抗击登陆之敌的准备,因而当英军从炮台翼侧登陆时,便无法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吴淞要塞侧后虽然部署了3400多清军,但清军却在两江总督牛鉴带领下率先逃跑。这样,就使英军轻易地占领登陆场,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大沽进行了3次抗登陆战役。1858年5月20日,第一次抗登陆作战失利后,清廷被迫与英法侵略者签订《天津条约》。这次作战失利的原因,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吴淞要塞的战况相似,即直录总督谭廷襄首先率部逃跑。此后,由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指挥的第二次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在第三次作战中又遭到了失败,其胜其败的原因颇值得研究。
1858年7月,英法联军依照《天津条约》的规定南撤后,僧格林沁前往天津加强海口防务;奏调增加兵力(大沽地区增至4400人),增建大沽炮台(由4座增至7座),炮台周围修筑堤墙,开挖壕沟。另在海口设置铁仓戈、木栅,安设3道跨河铁链,用以拦阻敌舰。他还督饬各营操练队伍,演放炮位,时刻戒备。
1859年6月20日,由侵华海军司令贺布率领的英法联军舰队驶抵大沽口外。该舰队以护送公使进京换约为借口,决定再次进犯大沽,打开白河大门。这时,大沽炮台的守军荫蔽而又严密地监视着敌舰的动向,"炮台营墙不露一人,各炮门用炮帘遮挡",使侵略军摸不清大沽的设防底细。
25日拂晓,贺布率舰艇13艘向海口开进,派几艘舰艇强行拆除海口的铁仓戈、木栅,进而向横锁海口的铁链冲撞,并发炮轰击两岸炮台。这时,严阵以待的守台清军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贺布的旗舰"行鸟"号,打死舰长拉桑,贺布也受伤,改乘"鸬鹚"号继续指挥战斗。
至下午4时,联军舰艇已有多艘被击伤击沉,形势对其十分不利。但骄横的贺布不愿认输,于下午5时下达登陆作战的命令,联军陆战队1100人分乘帆船、舢板,由炮艇拖曳,向海口南岸抢滩登陆,企图夺取岸上3座炮台。僧格林沁立即调集火器营对正在泥泞中爬行的敌军猛烈射击,北岸炮台也发炮支援,使联军陆战队死伤狼籍。
黄昏时分,陆战队利用夜暗"伏地抢进",清军施放火弹、喷筒,借着亮光射杀敌人。半夜,联军陆战队残部爬上船舰,狼狈逃窜。此役,英法联军的舰艇有3艘沉没、3艘遭重创,死伤官兵484人。清军伤亡32人,炮台只受到轻微毁坏。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此役,英法联军之所以失败,主要由于贺布骄傲自负,急于求胜。在尚未摸清大沽的设防部署,海口障碍物没有破除的情况下,战舰贸然开进,滞留于铁链之前,以致在清军炮火急袭下,进退两难,成了挨打的"靶船"。此后,又在缺乏强大火力掩护下,命令陆战队抢滩登陆,结果死伤惨重,彻底失败。
清军之所以获胜,有以下原因:
其一,加固了大沽炮台,增设了各种副防御;兵器配备火炮及枪械并用,既能致远摧坚,又能近战杀敌。
其二,僧格林沁及其部将勇猛果敢,指挥得当;部队经过训练,无不奋勇出力。
其三,战斗打响后,当地群众积极支援,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以极大的鼓舞。 那么,为什么在1860年8月第三次大沽之役中又失败了呢?
主要由于僧格林沁同样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
他认为:"即使该夷舍命报复,现在营垒培厚加高,密布大炮,各营官兵无不奋勇,足资抵御。"为了让英、法公使从北塘登陆进京换约,他撤除北塘的守备,专守大沽,准备用马步队击败登陆之敌。
他提出:"夷船驶入北塘,不妨听其停泊,一经上岸,即督马队各兵前往堵截,以防袭我后路。该夷既失船炮之险,我兵又可施驰骋之力,(较之)北塘设防更有把握。"他高估了自己马步队的战斗力,低估了联军陆军的战斗力。结果,清军马队先败于新河,步队再败于大沽北岸炮台的后路屏障塘儿沽,三败于大沽北岸炮台。此时,僧格林沁由轻敌转为畏敌,按咸丰帝"不可寄身命于炮台"的旨令,于8月21日尽撤大沽南岸炮台守军,向天津退却。
清军先胜后败,联军先败后胜的史实表明:哀兵必胜,骄兵必败,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战争规律;同时表明,不察敌情,必败无疑。
在抗登陆作战中,也有痛打登陆之敌而获胜的战例,这就是中法战争中台湾的淡水之役。淡水守将福建陆路提督孙开华判断法军难于突破港口的障碍物,必会由北岸海滩登陆,夺占淡水街。据此,他将守军9营在北岸的丛林和高地设伏,待机歼敌。1884年10月8日,由法国舰队副司令利士比指挥的7艘汉舰的舰炮向北岸海滩及守军营地猛烈轰击,掩护陆战队600人分3路登岸。孙开华待敌接近丛林时,立即率部从正面阻击,并命令伏兵章高元、林朝祜部从右翼侧击,爱国艺人张李成率领的民兵从后抄袭,围歼登陆之敌。
法军突遭袭击,纷纷向海边逃窜。总计法军被歼100余人,攻占淡水的计划落空。此战表明,在无海军可作依恃,岸上设防薄弱(仅北岸有两座小炮台)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地形,多路设伏,歼灭立足未稳之敌,不失为抗登陆作战的一种战法。
中日甲午战争中,旅顺和威海海军基地的陷落,教训十分深刻。这就是半岛抗登陆作战,必须水陆协同,做好抗击敌人从深远后方登陆,抄袭基地后路的准备。1894年10月,日军进攻旅顺基地时,鉴于该基地正面炮台林立,设防坚固,不易攻取,便从10月24日起于基地后方的花园口(今旅大市庄河西南90里),用30余艘运输船分批输送第2军登陆。
李鸿章得此消息后,既不派海军舰艇袭击正在航渡、换乘之日军,也不派陆军前往攻击抢滩登陆和登陆而立足未稳之敌,致使2.5万日军顺利登陆后,先占金州,继占大连,最后攻占旅顺。当日军2万多人进攻威海基地时,故伎重演,于1895年1月20日,在基地后方设防薄弱的荣成湾登陆成功,尔后兵分两路进攻威海南帮、北帮炮台,使北洋舰队和刘公岛陷入水陆重围,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在日军登陆时,李鸿章令北洋舰队"不得出大洋浪战"。对此,连日方也承认:"如丁提督亲率舰队而来,遣数只鱼雷艇,对我进行袭击,我军岂能安全上陆!"
二、城市防御战
受消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影响,清军将防守城市作为主要作战形式,城市防御的战役和战斗相当频繁。然而,即使有坚固的城墙和有利的地形,却没有守住过一座城市。由于城市尤其是重要城市的失守,极大地动摇晚清统治集团的抗战信心,加速了乞和息战的进程。清军城市防御战的失利,有以下客观和主观原因。
其一,守城部队被动应敌,经受不住侵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城市防御战,本来就处于被动态势。何况,不少城市的城墙和工事根本抵挡不住敌军密集炮火的轰击,一旦城墙被轰塌,工事被摧毁,兵员受到伤亡,侵略军就比较容易地攻入城内。
在历次反侵略略战争中,不少城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易手的。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镇海之役,英军首先以200门舰炮对招宝山清军炮台和工事狂轰滥炸,摧毁殆尽,然后在山上架设火炮,居高临下,轰击镇海城,守军死伤惨重,弃城而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之役,英法联军用100余门大口径火炮同时轰击广州城,城内大火熊熊,总督署成为一片废墟,侵略军分3路攻城,惊魂未定的守城清军稍战即溃。
第二,不在城市外围设防,单纯据守孤城。如果清军在城市外围配置必要的部队,机动作战,从侧后袭击进攻之敌,消耗其有生力量,切断其运输补给线,积极主动地配合城内守军作战,就能滞迟进攻之敌,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守城部队也应把握战机,适时出击,争取主动。但是,清军受消极防御思想支配,往往只顾守城,被动挨打。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平壤之役就是典型战例。
1894年8月初,清政府派出的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升阿4支援军1.5万人抵平壤后,李鸿章电告卫汝贵:"必须先据形势,坚扎营垒,勿为所乘。"8月15日,光绪帝指示李鸿章一面布置后路,一面令平壤清军实行攻势作战。李鸿章坚持只守不攻的方针,奏称:"目前只能坚守平壤,扼据形胜。"8月下旬,成欢之战的败将叶志超率部绕道来到平壤,被任命为平壤各军总统,"一军皆惊"。9月12日,日军1.5万余人分4路进攻平壤,各路兵力多者5000人,少者2000人。
平壤清军如能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先攻其一路,予以歼灭性打击,再转攻他路,则有可能击退进攻之敌,守住平壤。但李鸿章却指示:"如平壤被围,只有令中和各队乘夜拔回,以顾根本,勿致两失。"于是,叶志超尽撤城外之兵,龟缩于城内,"束手以待敌人之进攻"。结果,平壤城被日军攻占,清军向鸭绿江败退。对于清军应否主动出击问题,日本军界人士也认为,如果清军"拒止一方",集中兵力向某路日军"转取攻势,则可得逐次各个击破之机会"。
当然,即使在城外布兵防守,如果部署不当或作战不力,也不会收到良好战果。中法战争中,为了守住战略重地谅山,北圻东线总指挥潘鼎新将数十营部队分散部署于观音桥、谷松、车里各据点。当法军集中兵力专攻清军中路时,潘鼎新没有及时机动翼侧部队加强纵深防御和向敌侧后出击,致使法军长驱直入,连续突破中路防御,直逼谅山,招致谅山易手。
第三,城市之间互不协同配合。越南北圻之山西、北宁,同为战略要点,彼此互为犄角。1883年12月法军进攻山西前夕,山西守将刘永福函请北宁清军会同越南义军乘机进攻河内,或向新河、嘉林方向佯动,牵制敌人。但是,北宁守军持观望态度,既不增援山西,也不乘隙向河内方向出击,牵制敌人,致使法军得以集中6000兵力专攻山西,守军虽英勇抗击,终因孤军作战,难于击退拥有优势兵力火力的敌军的进攻。山西失守以后,北宁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1884年3月被法军攻陷。
其四,不在城内设障筑垒,进行巷战。
侵略军攻入城区后,有些城市的守军与敌开展肉搏战,使敌军付出不小的代价,但清军的伤亡比敌人更大。
究其原因,由于事先未作好进行巷战的应有的准备。例如,反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北京城保卫战,当时城内守军有六七万人,却没有在城内直通城门的主要街道构筑街垒,设置障碍物,部署兵力,作好进行巷战的准备,而是将大部分清军用于分守外城和内城各城门和城墙。结果,城门被侵略军攻破后,只有5天时间,整个北京城完全被敌军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