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多篇谈论抗美援朝文章,有些胡吹得让人看不下去,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来说说我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首先申明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或军事学家,我只是从我个人接触的一些事情的角度来谈。
我的老家在江南鱼米之乡,我爷爷在农村是富农,我父亲上过私塾、高小,参加解放军时他属于有文化的青年,被分在炮兵部队。部队就是当时的炮一师11团,部队把他送到当时的沈阳炮校学习。朝鲜战争爆发后父亲随炮一师11团入朝战斗。后期因为后入朝的炮七师组建的新炮团作战能力较差,抗美援朝期间炮一师11团很多优秀的干部战士后来又被部队调到炮七师的炮团里,他也调到炮七师20团。父亲也讲过他抗美援朝的事,只是惨淡地叙述事实。而我从父亲叙述时的表情,就看出一个普通士兵对抗美援朝的印象。
在一次战斗中,上级要他们撤退。当他们沿大路向后撤退到一个山谷时,他们突然发现后撤的路被美军的穿插部队堵住了。他们是炮兵已不处在最前线,而且炮兵撤退的机动能力(有汽车拉炮)比步兵快许多。以这样快的撤退速度,居然还被敌人堵住了。更糟的是追击的美军也沿大路追到,美军坦克沿路排开,炮口直对山谷口。他们当时退不得、进不得,况且他们是炮兵,七、八个人才有一支步枪,打又打不得。当时好在美军不知道他们包围的是一个炮兵团,另外天色将晚,美军不敢打夜战,美军当时没有立即发动攻击。团领导很冷静,派出了数支侦察小分队去附近侦查,同时决定准备跟敌人拼命,有枪的战士组织起来,没枪的战士找刀、棒以及一切可以用来搏斗的武器,同时把炮弹绊上大炮,准备炸炮。
这时,一支侦察小队回来报告发现一条可走朝鲜马车的陡峭的山路,可汽车很难走。团领导当机立断,决定立即从山路撤退。当夜,战士们硬靠人拉肩推带着汽车和大炮连翻了两座山头,才又上了大路。一上大路,战士们庆幸逃出包围,立即把大炮连上卡车,开上汽车就往后撤。在夜色中沿途都是从前线撤退下来的衣裳褴褛、神情疲惫的长途行军的步兵,步兵们看到此时居然还有汽车在向后撤,惊愕之后,蜂拥而上爬上卡车和炮架上,这样,毕竟可以省力很多,尤其对那些经过残酷战斗和艰难行军的步兵战士们。在暗夜之中,无一辆拖炮的卡车敢开灯,因为,汽车一开灯,那些没能爬上卡车和炮架还在步行的步兵战士立即就会对开灯的车开枪,因为汽车开灯会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随即就会召来敌人的轰炸机,汽车跑得快,不一定能炸到汽车,而倒霉挨炸是那些步行的步兵战士。
任何人都想象得到连炮兵都被敌人包围了,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
顺便提两件事说明当时部队管理混乱。
我父亲所在的炮一师11团团长王德荣在1951年2月行军中座车翻下山谷,牺牲在朝鲜。(此人是前国民党江阴要塞炮兵副司令,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地下党策反,在渡江战役中率部起义并掉转大炮口,不去轰解放军的渡江帆船,反而猛轰国民党军的沿江阵地、碉堡等军事设施。连江阴要塞炮兵副司令都被共产党策反,老蒋焉有不败的道理。)当时在国内他有几个孩子,他的夫人在他牺牲后很坚强地把孩子们都抚养成人,而且孩子们都非常有出息。(要知道解放前她可是国民党官太太)他的长子七、八十年代有机会去朝鲜,遍寻朝鲜的烈士陵园也找不到他父亲的坟墓。好歹他父亲是个团长,属于高级军官,怎么会连个墓碑都没有?后人上坟找不到地方!于是回国找军方查找,找来找去,竟然没有个下落。2000年时,炮一师11团的老战士自己组织在南京聚会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因为该团很多老战士是江苏籍的)联系电视台来采访,电视台说无新闻价值,不去采访。结果还是一位老战士的子女认识电视台有关人员,拉关系才请来电视台。结果,当晚电视台播出此条新闻时,王德荣的遗孀正好看到这条新闻,立即告诉其子女,他们的父亲就是当年的炮一师11团团长。于是子女通过电视台联系上炮一师11团的老战士,这才知道,当年他的父亲牺牲后,组织上考虑他是团长(普通战士牺牲后就地安葬。)雇用当地朝鲜老百姓把尸体从山谷下背上来,特地把尸体运回国安葬在丹东烈士陵园。居然此事无纪录,也未告知其家属。后又有一报社记者了解此事后,写了篇文章发表,题为:了却烈士家属五十年心愿。意即电视台还作了一件好事云云。
另一件事是我有一个小学女同学的舅舅也是志愿军,但他是步兵部队的。他是刚解放时入伍的。由于该女同学长得很可爱,所以至今我还记得她的名字:易娟芳。她的舅舅最后音信皆无。这个人是牺牲了,还是被俘了,也没有个说法。我同学的妈妈和舅舅都是孤儿。她舅舅只有姐姐这一个亲人。我同学的妈妈到民政部门、军队多次打听,还多次托我父亲打听其弟弟的下落以及部队的番号。最后连部队的番号都打听不到,更不要说人的下落了。
还有一件事是我邻居老爷爷的师弟的事。解放前,邻居老爷爷和他的师弟都是被家里人从农村送到城里跟同乡的司机师傅学徒。那个年代学开车和今天是不一样的,徒弟要跟(服侍)师傅好几年,师傅才会让徒弟摸卡车。两个农村小青年同吃同住几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师兄已结婚生子,未去应征。未成家的师弟应征入朝,当了汽车兵,给前线送弹药、给养。不久,这个师弟被部队送了回来。原来,我方给养输送车辆常遭美军的猛烈轰炸,火光冲天,地动山摇。这个农村青年那里见过这样的阵势,不久就在惊吓之下精神失常了。回国后,他被农村的父母接回照顾。我还记得七十年代时邻居老爷爷回忆:他的师弟发病时,就哆嗦地往桌下床下钻,嘴里还叫:飞机来了,飞机来了,……。
最后再说一下,当时我父亲在沈阳炮校学习时。一个班有40名同学。这40个全部上了朝鲜。回国后同学联络才知道只有8个同学(包括我父亲)无伤无损回到祖国,即其他32名同学非伤既亡了。他们还是炮兵,还不是直接在前线的步兵啊!
我说的这些事,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因为我们的国家是报喜不报忧的。就在这么多年后的今天,还没有太多的改观,人们是听不到客观的负面报道的,你永远听到的就是所谓的主旋律。冰点的一篇学术文章都被整肃,夫复何言!
政客或御用文人眼里的战争和普通人眼里的战争是不一样。政客眼里的战争是不怕死人的,只要政客自己不死,死多少人也无所谓。而御用文人眼里的战争是不顾事实,不顾平民的感受,按当权者意图无原则夸张胡吹战斗故事。当年毛岸英积极要求去朝鲜,他当然有数不会叫他去前线当连长带队伍去冲锋,(虽然他也当过苏联红军)肯定他会被安排在司令部或某个军部,这样他的死亡几率和在前线冲锋或阻击的战士的死亡几率要小得多,偏偏他也被炸死了。仔细想一想这场战争我们损失得太多太多,光是数十万青壮年的伤亡,今天看起来就不得了了,更不用说在建国之初,那贫穷而积弱的祖国。再看一看今天的北朝鲜,不折不扣的世袭金氏政权毫无廉耻任人唯亲唯忠,生活贫穷而思想被麻痹被严管的北朝鲜人民。我们是不是该冷静地想一想五十多年前的这场战争除了中国军人能打仗外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