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北方舰队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94lU型)在白令海水下成功发射一枚“布拉瓦”(意译为“圆锤”,代号-30,北约称为SS-NX-30)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布拉瓦导弹国家飞行设计试验委员会主席、海军副总司令扎哈连科海军上将亲自在核潜艇上指挥此次发射。“圆锤”导弹准确命中6000公里以外远东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内的靶标。这是该型导弹首次水下发射,也是它在国家飞行设计试验框架内的第二次发射试验。
据称,俄海军计划于2007年将“圆锤”潜射导弹正式装备北风之神级(955型)第四代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从而使俄海军的战略核遏制能力大幅度提高。
威摄基石
前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海军一直处于世界海洋强国之列。除了庞大的水面作战舰艇作为后盾之外,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台风”(941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德尔塔”-3(667BDR型)、“德尔塔”-4(667BDRM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成为支撑俄作为世界海洋强国的精神和力量支柱。在前苏联解体初期,鉴于经济严重衰退和难以承受庞大军费开支压力,俄总统叶利钦实施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裁军计划,从而使俄海军遭受了场灾难性的洗劫。截止2003年,俄海军水面舰艇数量较1985年减少了557艘,俄海军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数量也由56艘减少到了27艘,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减少到了1750枚,其中有50%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过了使用寿命期。
经过近10年大规模裁军之后,俄海军作战实力急剧下降,其中,波罗的海舰队作战实力仅相当于瑞典和芬兰海军的50%,黑海舰队作战实力仅相当于土耳其海军的25%。鉴于军费严重短缺和武器装备得不到维护和保障,俄海军演习演练数量逐年锐减,在远离俄海岸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不仅再也见不到悬挂着俄海军圣安德烈旗舰艇的身影,而且也见不到时而浮出水面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踪迹,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俄海军舰艇作战能力的提高。2004年年初,在俄海军举行的大规模战略首长司令部演习中,俄海军北方舰队两艘“德尔塔”-4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发射SS-N-2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失败便可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前苏联解体不仅使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俄安全环境发生了恶化。在失去了东欧大片的“缓冲地带”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将目光转向了波罗的海三国和中亚地区,并频繁举行各类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复苏缓慢的国内经济状况,俄推出了“现实核遏制”战略,即不盲目追求与世界军事强国在武器装备数量和人员编制数量上保持均势,而是积极建立以核武器装备为主,常规武器装备为辅的威慑机制。
2001年3月,普京总统上台后,提出了“走向远洋和重振海军”的口号。在继续奉行“现实核遏制”战略的前提下,俄国家杜马先后通过了“俄海军2010年以前政策要点”和“俄2020年以前海洋理念”。在“俄海军2010年前政策要点”中,俄海军强调加快建造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步伐,以期提高俄海军战略核力量的作战能力。就在通过该要点之后的几个月,美国总统布什于12月13日宣布,美国将单方面退出1972年与前苏联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美国单方废除该条约,实际上打破了30年以来的美俄在核武器上的均势。为了找回失去的平衡和尊严,俄开始大力实施研制进攻性分导式弹道导弹计划,以期突破美国的NMD(现已合并为BMD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同时,随着经济的缓漫复苏和军费的逐年增长,俄海军开始恢复演习演练,俄海军圣安德烈旗重新飘扬在大洋上空。2004年11月17日,俄总统普京指出:“俄已经研制出一种能够突破任何国家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先进的武器。”普京的讲话就像-颗定时炸弹,立即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而普京所说的先进的武器系统就是2个月前,刚刚完成水下抛射试验的“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圆睡”出笼
“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应该追溯到1998年。当时,俄海军已经开始着手为“台风”(941型)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研制一种名叫“轻舟”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根据设计方案要求,“轻舟”的发射重量为100吨,可以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为8000~10000公里,该弹装备了先进的制导系统,以便突破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但是,最初的三次试射均以失败而告终,因此,遭到了俄国防工业委员会的严厉斥责。俄国防工业委员会认为,负责研制导弹的马克耶夫设计局是在拿国家的经费开玩笑。
当时的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立即对此事做出了反应:决定撤销“轻舟”研制计划,以公开竞标的形式启动研制“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计划。随后,有两个单位参加了竞标活动:一个是马克耶夫设计局,另外一个则是专门为俄战略火箭部队研制“白杨”和“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
在招标会上,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首先拿出了自己的竞标方案:在借鉴研制“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的经验基础上,“圆锤”导弹弹头的重量将比“轻舟”的轻1/3,射程将与其基本相同,但是,分导式核弹头的制导性能将超过“轻舟”,能够突破敌任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更具有吸引力的:一是,“圆锤”具备通用性,即同一种型号发动机既可以用于陆基,又可以用于海基不同型号的导弹,从而缩短了研制周期和节省研制经费。二是,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的“白杨”和“白杨”-M(北约编号SS-27)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时的成功率极高,在13次试验过程中,仅仅失败了1次。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俄国防部委托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与此同时,国防部向红宝石设计局下达了按照“圆锤”的设计方案,重新设计“北风之神”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任务。尽管从俄国防部拿到了关于研制“圆锤”导弹的合同书,但是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在2000年以前却没有拿到一文用于研制的经费。直到2001年3月普京担任俄总统之后,才获充足经费。到2004年底,俄海军“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潜艇在白令海成功地完成了水面和水下抛射“圆锤”导弹模型试验。2005年9月27日,“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在白令海水面,向位于勘察加半岛库拉靶场发射了一枚“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并准确地命中了目标。2005年12月21日,在同一地点“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在水下成功发射了一枚“圆锤”导弹,并成功命中了目标。
“圆锤”导弹完全借鉴了“白杨”-M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具有突防能力强和圆概率误差较小等特点。该导弹与“白杨”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为10000公里。“圆锤”仍然采用三级火箭助推,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与液体燃料火箭导弹相比,“圆锤”导弹具有更长的待命时间,在接到发射命令后数分钟之内便可以发射。新导弹的发射重量可能略低于“白杨”,“白杨”导弹的发射重量为47吨,估计“圆锤”的发射重量接近40吨。新导弹的载荷为一枚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为了能够突破美国的BMD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在设计弹头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装防辐射及电磁干扰的防护罩,增加诱饵装置等。另外,俄罗斯还为“圆锤”研制了分导式弹头,一般可携带6枚,如果减少诱饵数量的话,携带分导式弹头的数量可以超过6枚。“圆锤”导弹弹头段安装有PBV(post-boostvehicle)助推系统,由它负责控制投放弹头,这些弹头通过自带的惯性导航系统和“格罗纳斯”(类似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定位。据俄方称,弹头的命中精度达到350米,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精度要低于俄罗斯其他先进导弹的精度,如“白杨”的命中精度为21.9米。
“圆锤”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的研制成功,使俄罗斯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大大增强,它克服了“白杨”导弹在发射的初始阶段易被美国卫星探测并遭受打击的缺陷,可以在大洋的任何位置发射,利用潜艇的隐蔽性能,实现突然的攻击。另外,新导弹的研制时间要比前几代导弹快了2~3年,这对于俄国内洲际弹道导弹制造业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奇迹。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称,“圆锤”导弹发射成功表明,俄海军能够在2007年将其正式装备到“北风之神”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上,这将使俄海军战略遏制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负责此次发射试验的“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属于“台风”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首艇(编号TK-208),于1981年12月开始装备前苏联海军北方舰队,主要目的是与美国“俄亥俄”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相抗衡。尽管它号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潜艇,但是该艇的噪音过大、机动性差,命中率低和维护费高等弊端直接影响了作战能力的发挥。鉴于此,1991年,该艇返回前苏联北德文斯克北方机器制造厂,按照94lU型方案进行改装,并被命名为“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潜艇先是接受了“轻舟”导弹的试验任务,随后又接受了“圆锤”导弹的试验任务。此次水下试射成功,为俄海军为正在研制的“北风之神”潜艇安装“圆锤”导弹铺平道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北风之神”潜艇将于2007年正式装备俄海军。
北风之神级(955型)第四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首艇为“尤里·多尔戈鲁基”,于1996年11月2日开始在北德文斯克北方机器制造厂进行建造,水上排水量为14720吨,水下排水量为24000吨,长为170米,宽为135米,最大下潜深度为450米,水下航速29节,水上航速15节,自持力为100昼夜,艇员为107人。据悉,“北风之神”潜艇有可能采用单壳体结构,装备先进的核动力设备、声纳设备和导航设备,采用了新的隐身技术,有可能装备16枚“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由8个或4个分导式弹头组成。此外,“北风之神”潜艇还装备反舰鱼雷和防空武器。俄海军计划在2015前建造6艘这种潜艇。☆
任重道远
根据“俄海军2020以前战略核力量发展构想”:一是,对现役的“德尔塔”-4级(667BDRM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SS-N-2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实施改进,以期延长该级潜艇的服役年限。二是,为“北风之神”潜艇研制弹重约为35吨和采用固体燃料推进的“圆锤”新型潜射导弹。目前,第一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第二项任务可以说仅仅完成了一半,“圆锤”导弹的研制面临许多考验,有漫长的路要走。
首先,庞大的研制军费,将使俄军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美国海军“俄亥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装备的“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重量约为60吨,而“圆锤”的重量约为35吨,因此,无论是在弹头的梯恩梯当量方面,还是在杀伤威力方面,这两种型号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要想与“三叉戟”导弹抗衡,俄海军必须要采取“以数量对质量”的策略,即至少装备超过“三叉戟”导弹1倍的“圆锤”导弹,以解决杀伤威力小的问题。
如果按照每艘“北风之神”潜艇装备16枚“圆锤”导弹(每枚导弹装备8个分导式弹头)计算的话,那么,俄海军要想拥有1000个弹头,就必须建造8艘“北风之神”潜艇。如果按照每艘“北风之神”装备16枚“圆锤”(每枚导弹装备4个分导式弹头)计算的话,那么,俄海军要想拥有1000个弹头,就必须建造16艘“北风之神”潜艇。据悉,每枚“圆锤”造价为500万美元,如果要为“北风之神”装备100枚导弹的话,至少需要5亿多美元的军费开支,这对于经费捉襟见肘的俄军来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外,“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作战性能,将对提升俄海军战略核力量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据俄《生意人报》透露:“截止2010年以前,俄海军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数量将减少到16艘。”如果“北风之神”潜艇能够于2007年或提前装备俄海军的话,那么,到2010以前,在俄海军服役的“北风之神”将为4艘。届时,“北风之神”将成为俄海军战略核力量的栋梁。尽管“圆锤”具备了突防能力强和圆概率误差小等优点,但是,俄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自身所固有的缺点,将对提升俄海军战略核力量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众所周知,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方面,美海军全部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剂,而俄海军则以液体燃料推进剂为主。鉴于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结构简单、重量轻和便于储备保管等因素,前苏联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与美海军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俄海军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不仅在研制时间上滞后5~10年,而且在作战性能上略逊一筹。例如,在射程和发射重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俄海军SS-N-20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重量,要超过美海军“三叉戟”Ⅳ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三分之一,而推力比其要小30%-35%,从而影响了导弹机动性能的提高。此外,在研制时间上,俄海军SS-N-20导弹要比美海军“三叉戟”Ⅳ晚了大约5年的时间。固体燃料导弹在俄出现的较晚,作战性能和作战使用存在问题,至于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剂的“圆锤”的可靠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尽管“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俄军战略火箭部队非常成功,但是在该型导弹基础上完成改进的“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能否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俄海军“北风之神”级第四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使用该型导弹能否撕破美国的BMD都是一个未知数。
目前,俄海军装备的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约占海军整个潜射洲际弹道导弹6%。5年之后,随着“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陆续服役,俄海军装备的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约占海军整个潜射洲际弹道导弹35%。如果说“北风之神”潜艇是俄海军战略核力量栋梁的话,那么,“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将是俄海军战略核力量的基石。“圆锤”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能否撕破美国BMD,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