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从外国舶到我中华酱缸里就难免稍稍变一点味道。比如上好的法国葡萄酒,我在北京某大餐馆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小姐热情推荐在法国葡萄酒中勾兑美国雪碧,生把洋酒变成了汽水儿。“情人节”这个所谓西方的节日也是一样,在英语中本是Valentine’s
Day,直译是“瓦仑丁日”。
关于“瓦伦丁日”的来源,一种说法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即使得足够的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丁(Valentine)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被送上了绞架。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
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这样一个神父瓦伦丁怎么就成了汉语里的“情人”的对应词?无论是英语、法语都是“瓦伦丁日”,在日本Valentine’s
Day也是采用音译,用片假名バレンタイン?デー拼出,听上去是“八来恩大一恩?代”的声音,并没有使用“情人”这个汉字词。
在西方,“瓦伦丁日”实在不是个什么节日。男性在这一天向异性、甚至同性朋友说声Happy
Valentine’s Day就如同元旦说一声“新年快乐”一样,并没有任何暧昧的意味。但是在中国,由于“情人”二字,使得这句原本普普通通一句话却难以启齿了。
“情人”这个词在中文中的含义大家都清楚,不必多解释。不知道是否“情人”二字惹的祸,以至于媒体上开始严肃的讨论“情人节”
是否即将变成
“捉奸节”、“二奶节”。狡诈的国内商家,更把“情人节”炒作成了不买东西送给女朋友就是无情的游戏,不知多少无辜的中国男人在这一天因此受到了感情的挫折。
全世界只有中国在一本正经地过什么“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