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李昌镐专题”中我的那一部分做完了。这一部分,篇名叫“原来的我”。主要是以李昌镐的实战谱为依据而议论之。
从开始提到做“专题”这一想法,到现在,大致已近一个月。这期间,有空就看棋,思考,记录,“发酵”,卡片和抄的谱,合起来有一堆。过去,并未专门地看过李九段的棋,毕竟我早就退出比赛了。这次不得已。但是,专门看过后,很受感动。李九段的棋,生动地表达着他在棋上的思想,境界,技艺,同时,也表达着他其实很丰富的情感。
写完后,字数一万六,棋图五十个,排版到《围棋天地》上,有十九页。还有不少卡片和抄的谱未用上。内文分五个小部分:一棋界潮流,二原来的我,三逼上梁山,四变与未变,五惨败棋局。“李昌镐专题”,除了我这一部分,还有他弟弟李英镐的文章和其它棋手对主题的议论,以及若干数据,等等。各位若有兴趣,请看3月15日上市的《围棋天地》第六期。
以下是我这一部分中的几段文字摘录,请大家指点。
(一)
在想到要说李昌镐九段的另一特点是“以静待动”时,不由得怀疑起这一说法的片面。也许,还是“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恰当一点吧。年轻的李昌镐,作为享誉棋界十多年的“世界第一人”,在单项技术上,有哪一项不是过硬的呢?如果木桶腰上有一条木板显短,这只木桶盛得了这么多冠军吗?
(二)
在国际象棋界,在卡斯帕罗夫与卡尔波夫争霸的时代,因老将卡尔波夫擅长于残局(类似于围棋的官子阶段),年轻而擅长于中局的卡斯帕罗夫说:“我将加强进攻!我将取得胜利!因为,并不是每一局棋都有残局的。”
全面,均衡,是大家对“李昌镐流”的共识。因此,要想挑战李昌镐,尽量把他拖入泥泞的战斗之中,让他“静”不了,争取在官子阶段之前奠定大势,这无疑就是一种相对而言的聪明战略。同时,围棋的特点是,和平时期即使犯下战略错误,也不一定立即遭致败局。但在扭杀战斗中,即使是对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所发起的错误的战斗中,一旦己方出现错误,也可能就是致命的。正巧,现在围攻李昌镐的年轻棋手们,其棋风本身就是无拘无束,崇尚自由和好斗善战的。也可以说,与李昌镐九段相关的棋局,那些厮杀惨烈的棋局,那些让李昌镐惨败的棋局,真的不知道究竟是他的对手有意而为,还是他的对手棋风的自然反映。
(三)
过去,赵治勋先生在赞叹吴清源大师的行棋之无限时,谈到了一个吴大师的二子头被扳住的棋例,赵先生说“二子头被扳,吴先生根本不拘泥”。赵先生又说:“但是,我猜想,吴先生的内心,对此也感到难受吧?”
李昌镐九段是人,是棋手。所以,纵然他的冠军杯车载斗量,纵然他的精彩胜局不计其数,但是,对于败局,尤其是对于惨败之局,“他的内心,对此也感到难受吧?”
(四)
惨败之局,将导致只能把痛苦深埋心底无法排遣的棋手,在下一次的对局中,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怎么输掉的,就怎么赢回来”的方式继续战斗。而这,会不回是近来李昌镐九段常常“主动出击”的原因呢?
(五)
从上述各例中,我们能够知道并愿意相信,战胜李昌镐,不是奇迹。但是,用实力,智慧,情感武装的李昌镐,也绝不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