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我泱泱中华,自古是天朝上国,(试问古代东方,有谁的文化能与中国相比)历史上的许多时期里都是远人威服,四夷来朝。反观韩国(朝鲜),地处我东北边外一隅。人种血缘与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中国,在世界史上,充其量算个三流国家和三流民族!介于网上韩人意淫之甚,我便写这篇文章谈谈真实的中韩关系史,以示正听。
二朝鲜半岛的文化来自中国
远古时代,我中原及东北与朝鲜半岛就有交往,介于半岛至今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有专家推测,该地的远古居民是由我东北迁入的。第四纪冰期的几次到来,渤海,黄海大陆架多次露出水面形成陆桥,也为我内地远古人类迁入朝鲜半岛开辟了理想通道。这种迁居日益发展,使朝鲜半岛与我东北(远涉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朝鲜半岛的黑隅里旧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石器与我东北南部的鸽子洞遗址石器极为相似。又如半岛上的胜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与凌源西八间房出土的石器也非常相似。
新石器时代,朝鲜半岛的墓葬形制与我东北和山东半岛基本相同,出土陶器与我东北亦相类,都足以证明朝鲜半岛在远古时代与我中华大地之关系。
2中国人箕子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韩人今日总拿东夷说事,在我夏商时他们是东夷一族,但不要忘了,夏朝就同九夷建立了统属关系。《竹书纪年》说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即东夷各族为夏王朝服劳役。
西周初年,商的遗民箕子(也是箕族的首领,商末太师,名胥余)因不忍见商亡周兴,遂举全族迁至朝鲜半岛北部,在朝鲜建国,历史上称为箕氏朝鲜,从而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件事,我《史记》,《汉书》皆有载,《史记,宋世家》云: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书,地理志》云: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三国志》云: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无不证明了上述观点,而且,还证明了箕子将中原文化带到了野蛮的朝鲜。使得朝鲜初开王化,土著居民首次见到文明的曙光。(这件事,朝鲜史籍《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也有记载,将箕氏朝鲜列为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高丽朝开始,朝鲜就把来自中国的箕子尊为祖先。
箕氏朝鲜统治了半岛的北部,而南部为野蛮部族三韩统治范围,他们也是自我中原韩侯国迁去。故址在今之陕西韩城,亦或河北固安。(不详谈)
3燕国人卫满建立卫氏朝鲜和汉武帝的征伐
秦末汉初,燕地战乱不断。众多人民出逃。燕国人卫满率众逃亡朝鲜。灭箕氏朝鲜,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卫氏朝鲜。
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削平东瓯与南越后,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使者涉何劝朝鲜王卫满之孙右渠王归顺。但右渠王“终不肯奉诏”,涉何为向武帝报功,在双方交界的地方,刺杀了护送他的朝鲜人。朝鲜为抱仇,发并进攻辽东郡,并且杀了涉何。武帝遂下令征讨朝鲜。分兵两路,一路派杨仆领水军从山东出发征讨朝鲜。一路由荀彘率兵5万出辽东,进攻卫氏朝鲜国都王俭城。朝鲜不敌,纷纷投降汉朝,朝鲜的尼溪相参杀右渠王开城投降。经过一年的长期战争,终于平定了朝鲜。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先后北部设立了临屯,乐浪,玄菟,真藩四郡,开始对朝鲜半岛北部进行有效统治。而半岛南部的三韩,因此与中国发生直接联系,纷纷臣服汉朝,文化深受汉朝影响。汉字自汉朝传入,到了半岛的三国时代,已成为起人民广泛使用的文字。后高句丽及新罗,百济又先后接受儒学。中国影响极为深刻。
由此可见,朝鲜的文化,出自我中华一脉,是我中华文化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分支。在中国面前,韩国人谈不上有什么灿难的文化可言!
三,我中华的神威在半岛尽显(几则)
1《魏略》记载:武帝治四郡后的王莽地皇年间。生活在半岛南部的三韩人掠夺了生活在半岛北部的汉人一千五百人为奴,足有三年。由于劳动生产条件严酷,致使三年中五百人死去。辰韩右渠帅闻知此事,惧怕天朝来攻,对其部族晓以厉害,辰韩出万五千人和布万五千匹给中国了结了这事。2王莽时,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歧视政策,曾将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县,改为下句丽县.王莽建立新朝后,又向半岛归附的部族授印绶,其中有印绶将以前的“高句丽王”的字样该为“下句丽王”
3《后汉书》载,东汉建武二十二年,“东夷韩人率众诣乐浪内附”。二十三年,“高句丽率种人诣乐浪内附”。指半岛南北的韩人和高句丽人,因感我中华神威,纷纷举家迁到汉朝控制的区域里。后又于永平二年,派人参加了对光武帝的祭祀活动。
4看到网上韩人意淫的地图,其中有高句丽广开土王时期的广大国土。其实广开土好大王充其量只夺取了我辽东一地,根本谈不上我东部沿海尽为起所据。
5我南北朝时,高句丽向北朝和南朝都谴使朝贡。其中高句丽长寿王在位时,向我南朝朝贡24次之多。与此同时,百济,新罗也纷纷来朝。
6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虽未获胜,但收获颇丰,《旧唐书》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百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盖苏文主动请和。
7我英明神武太宗皇帝贞观二十一年,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右武将军李海岸发兵万余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征高句丽,又派李世责力、孙贰朗率兵自营州讨伐高句丽。高句丽不敌,接着,高句丽王派他儿子到唐朝来谢罪。
8唐高宗显庆五年,唐军水陆十万讨伐百济,并很快灭掉百济,百济王子丰逃亡倭蛮。倭人发兵到半岛帮助百济残余攻我,百济留守的刘仁愿、刘仁轨和援军孙仁师部大败倭兵于白江口,终于完全平定百济。乾封元年,先是薛仁贵、李谨行讨伐高句丽,高句丽不敌。接着,又派李责力率水陆诸军讨伐,给高句丽最后一击。总章元年九月,唐军攻入高句丽都城平壤,擒高句丽王高藏和泉男建。高句丽平,唐于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
四、我大明对李氏朝鲜的凌辱
同元朝统治者一样,明朝诸帝时常凌辱他的附属国朝鲜,主要表现有:
1强征处女、阉人。
元朝向高丽强征处女、阉人,我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成祖文皇帝沿袭元政,也向李氏朝鲜征召处女、阉人。据朝鲜史料《李朝太宗实录》载,1480年明使至朝鲜传旨“有生的好之女子,选拣几名将来。”朝鲜乃专置称为“进献色”的部门采童女,禁国中婚嫁。虽然诏书中只说选拣几名,但在明使的监督下,朝鲜兴师动众:分遣个道巡察司更选处女———更与大小守令品官、乡吏———日守两班,如有姿色,一皆采择。最后选得五名处女进献。不料成祖不满意,下诏说:去年你这里送去的女子,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要求再选。朝鲜只得再次禁止全国婚嫁再选。其后至到宣宗朝,明朝皇帝多次要朝鲜进贡处女、侍女,甚至执厨俾女。被选者父母哭声载路,以为活送葬。1403年,成祖下诏朝鲜进贡“年少无臭气火者六十名”(作太监)朝鲜选来,成祖又不满意,1407年,又下诏要朝鲜:朝鲜火者明敏,可备任使,是用求索。但成祖爷没有明言索求太监的数量,朝鲜太宗询问明使,明使回答:“不下三四百”。朝鲜太宗国王无奈的说:“此物无种,岂可多的”。这于是成了朝鲜的一大负担。
2明朝使节到朝鲜往往恃强凌弱
成祖到宣宗诸朝,多遣宦官出使外国,朝鲜也是如此。这些宦官对朝鲜君臣求索无厌。又欺压朝鲜百姓和接待人员。如成祖时的黄俨,出使朝鲜,嫌朝鲜的馆舍简陋,要朝鲜国王为他另建豪华宽敞的官舍。《李朝太宗实录》载:黄俨“所过要索货物,无所不至,小不如意,则鞭辱守令,州县疲于供亿。”宣宗时的太监昌盛,在朝鲜也是“请求无厌,一有不快于心,辄鞭笞朝官。”引起朝鲜世宗(就是那个朝鲜欲迁新都起名的“世宗”)的不满。与大臣商议,又害怕我天朝来攻,只得忍辱负重。将昌盛“优待以遣”。此事载于《李朝世宗实录》。
3太祖时的表签问题
太祖爷时,朝鲜向太祖上的“更国号谢恩表签”引起太祖的不满。认为内杂轻诲之辞,朝鲜上书辩称:“小邦偏处荒远,言语不通,闻见不博,粗习文字,仅达事情,其于制作,未按体格,以至错误,非敢故为诲慢”。1396年,太祖爷又对朝鲜上的正朝表签不满,认为文字轻薄戏诲,勒令朝鲜将撰写者朝鲜大臣郑总等人押到南京发落,朝鲜只得照办,郑总等人押到南京后,太祖将他们任为他职。后来郑总拒绝穿太祖赐的衣服,被下狱处死。
4朝鲜来使的其他耻辱
1393年,朝鲜谢恩使李恬因跪姿不正,被太祖下令棒责,几乎丧命。1395年,朝鲜私自送马与太祖之子朱棣,太祖得知后,责问:朝鲜王何得私交?将使者流放到云南。
五结尾
综上所述,在我泱泱中华面前,韩国人有什么文化可言,有什么尊严可言,无赖小邦,连国号都是我明太祖所赐(李成桂建国,没国号,想了两个国号,一为朝鲜,一为和宁,上报到南京请太祖选定。太祖认为“东夷之号,为朝鲜称美,可以其本名而祖之”于是选了“朝鲜”)至于其意淫之甚,颠倒黑白之长,为我大方之家所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