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5年就说过,80后女青年的失恋高峰到了。那一年,我看见很多80后,扼守在失恋的高地上,把屈原“惟草木之凋零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劲儿,拿得相当到位。
我把未婚女青年的主流人群划为三档:77-79、81-83、85-87,而80年和84年出生的未婚女青年,可以上下往她们适合的年龄层浮动。
我严重反对把生于1977-1979年的未婚女青年称为“剩女”,她们是特好的一批未婚姑娘,她们的阴绝对不差,只不过阳老错过,阴差阳错不是她们的错,是苍天把大地弄拧巴的错。
这批姑娘当中,一般文化气息都比较重,爱看话剧、爱读亦舒、爱听王菲、爱逛798。她们从事的工作大都跟文化搭边儿,她们厌恶上班,经常更换用人单位,不少人都干个体,属于自由职业者性质。
她们在上个世纪就出来混,那时的文化氛围不像现在这么操蛋,所以她们有着良好的文化品位和干净的心灵气息。她们志趣风雅、教养不低、排斥很多杂陈的事物,镇守孤独自我的精神领地,在后青春期的意境中漂移。不由分说,她们是中国上世纪推出的最后一批具有文艺气质的女子。
但是在谈婚论嫁上,她们时常败北,很难踩中婚姻大潮的点儿。她们中间比较决绝的两类,一种是被男人狂妄而委琐地掠夺之后,对人生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心悸,不是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而是已经深入怀疑人生。她们情感暴碎,性格怒拧,气节绝刚,内心超烈,但是她们深埋在荒漠世纪的苦痛,只有在夜晚让自己的灵魂与肉体共享。
另一类属于“高地女子”,她们自视白云出岫,冷烟飘空,过于桎梏在自己的幽妙风情中,而忘了平易近男人的小道理。所以,她们在自己的绝对气质中一步步走偏,把本来挺可爱的小自身,非弄得让人还没渴望就不可及了。别太追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在日月江河天地之外,还有很多可选择的事物呢。
我一直强调,80后的主打,是81-83这一年龄档,这中间云集了不少80后的精华。这其中的女青年,已经有一些按人生的常理步入婚姻,甚至做成了“80后妈妈”,当然,也一定有某些离婚或者分居者。但是,在婚姻之外飘着的,绝对占大多数。
21世纪的女孩,憔悴得比较快,我不是说容颜憔悴,而是指心志疲惫。81-83的女孩,目前已基本撤出了夜店,不是在跟比她们至少大一轮的男人过日子,就是在灵魂大面积受伤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心的疗养院。
这一拨的女孩意志都比较顽强,因为她们刚步入社会,开放的中国就把她们完全开放,她们是在70后与更年轻的80后的包夹中傲然杀出,所以生活打败她们不太容易。而她们的个性又没有完全定型,虽然出来混了几年,就被社会狠抽回家中,但她们的心气还在,骨血犹存。也许,她们换一种方式会活得更好;也许,她们在狂失恋之后,才开始锁定真正需要的男人。
85-87的女青年,已开始崭露头角,有不少提前出道的女孩已扑向社会,但社会根本没意识到该如何接纳她们。她们中间不少还在校园里挣扎,也有一些刚刚走上社会就让社会给崩溃。她们对即将更新的人生充满好奇和恐怖,好奇害死猫,恐怖则被猫害死。所以,她们还没找到人生的具体位置,也根本没法儿给自己定位。
不过,中国80后中期的女青年,已尝试着跟男人打交道,她们已开始身经一战,体验一下男人究竟是什么情况。我经常劝85-87的女青年,一旦出来混必须记住两句话。一句是王朔的:别一上来就拒绝;一句是大仙的:干什么都不要一步到位。她们记下了这两句话,走进北京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