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学家的夙愿即将在我国科学家手中变成现实……云南农业大学曾养志教授即将培育出的世界上首个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在此间举行的国际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研讨会上引起轰动。与会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在国际遗传学界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将推动整个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动物近交系的研究,是在某一动物近亲之间连续进行全同胞(兄弟姐妹)或亲子(父与女或母与子)交配繁育后代,目的是培育出来源于同一对祖先、基因高度纯合、遗传背景清楚、个体差异接近于零的纯种系,即近交系。多年来,近交动物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药理学、病理学、异种器官移植、功能基因等研究。
科技界公认,猪在解剖、生理和代谢等遗传特性上与人最相似,是极为理想的生物医学实验动物,培育接近纯种的微型猪成了各国科学家的梦想。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英等国先后开展了200多个猪的近交实验,都因出现严重畸形、早夭等近交衰退现象而归于失败。为此,科学家认为,培育出猪的近交系是不可能的。
1977年,瞄准这一世界难题的曾养志,身背干粮走遍云南西南部山寨,终于找到了一窝最适宜近交研究的西双版纳微型猪,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微型猪近交实验。迄今为止,已连续近交到第19世代,近交系数高达98.3%,不仅基本培育出两个体形大小不同、基因型各异的近交系,还培育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和遗传标记的18个亚系。
根据国际规定,近交系必须连续进行20个世代的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才能称为近交纯系动物,到2002年,曾养志将完成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研究工作。
曾养志的这一工作引起强烈反响。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负责人杨焕明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只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起点,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的的育成,将成为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技术平台。此前曾赴云南实地考察的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赵寿元教授认为,由于版纳猪近交系近于纯种,又是我国独有的珍贵资源,除利用其做实验动物和遗传育种外,还将为我国开发功能基因、拓展基因产业,甚至在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和应用中,打下难以替代的坚实基础。 (马天泽、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