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可可西里10月25日电(记者 杨维汉)中科院可可西里科考队23日围绕可可西里山脉的主峰岗扎日进行了火山、冰川、动植物等学科的综合科考。
耸立在可可西里核心区、海拔6305米的山峰岗扎日,终年积雪。这为研究冰川地貌的队员李德文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他在冰川前仔细观察,并采集了有冰川擦痕的岩石样本。他说:“岗扎日海拔较高,降雪多年不融化,逐渐积压,由于重力的作用慢慢向山坡下方移动。冰川的下移力量巨大,裹带着冰块和岩石与山体表层的岩石磨擦,就形成了擦痕。采集岩石样本是为了测定冰川形成的年代和移动的速度。”队长丁林带领多名队员在岗扎日周围的山上采集火山岩样本。丁林介绍,通过研究火山岩的内部元素构成,可以了解这里火山喷发的年代,以及地质构成。
来自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苏建平研究员从营地出发后对到岗扎日沿线的动物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将看到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数量、发现地点记录下来。最令他兴奋的是,在岗扎日山脚下居然用相机拍到了一张棕熊的照片。他说:“棕熊在青藏高原也有分布。这只棕熊正在掏洞,抓旱獭吃,为冬眠做准备。能拍到它,我们也是很幸运。”
研究植物的队员胡建莹准备在山峰的雪线周围采集雪莲的样本,但是岗扎日的南坡布满了细小的碎石,而且冰川融水很少,不符合雪莲生长的条件,找寻了一个多小时,并没有见到雪莲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