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柳姗、容安才)天气渐变冷,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记者日前从北京多家医院了解到,不少没发病的中老年人,到这些医院里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专家称,此举不可取。
记者日前在朝阳医院门诊输液室里看到,51张输液用椅坐了十几个人。门诊输液室护士长介绍说,这些人大部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但根本没有发病,只是来进行“预防性输液”的老病号。记者同时从天坛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积水潭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随着气温下降,开始有一些中老年人到医院门诊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
在中日友好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老病号中,70%在没发病时也会向医生提出进行预防性输液的要求。北医三院神经内科门诊每天都有20多人自行要求进行这样的输液,占神经内科门诊量的10%。
要求以输液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等是目前在各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介绍,患者大多要求输些活血化淤的药物,这类药物价格较低,“常规”输一至两周的时间,费用在500元左右,每年春秋季各输一次,经济上也可以接受。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如果病人没有相关症状,医生不会主动给病人输液,即便出现症状,也要明确症状出现的原因,判断是否需要输液治疗,如果不需要,会对病人进行劝导。但一些要求输液的人认为对自己的身体很了解,强烈要求进行预防性输液。
专家认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志刚介绍说,目前输液预防方法尚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专家提醒,输液预防本身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胸部闷痛等症状,要立即就诊。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必须到正规医院,经过医生确诊后再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