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日电 200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实施棉花膜下滴灌8.5万公顷,节水近2亿立方米,职工增收1.5亿多元。
农一师所有的土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雨量40.1毫米至82.5毫米,年蒸发量1893.2毫米至2558.9毫米,属极端干旱纯灌溉型绿洲农业区,农业用水主要引自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
按照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的要求,农一师258万余亩耕地引水量将由28.16亿立方米减少到21.05亿立方米,节约的水量全部引向塔里木河下游,恢复和改善下游的生态。
为缓解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1999年至2000年,农一师针对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小面积试验膜下滴灌,增效明显。2002年在全师推广,平均每年发展3万公顷。截至2005年7月,这个师利用水利建设资金、团场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的资金,已完成节水灌溉总投资9.1168亿元。
据介绍,实施膜下滴灌技术,使农业用水方式实现了3个转变。一是从大水漫灌转向浸润式灌溉。每个滴灌滴头的浸润半径保持在40厘米至50厘米,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节水,改造土壤,治盐碱。二是由浇地变为浇作物。田间无垄,作物棵间无积水,水流顺滴孔直达作物根系,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作物棵间水的蒸发,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三是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把水变成庄稼的“营养液”,使肥料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提高40%至50%。
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膜下滴灌后,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每公顷节水2250立方米,节约机力费150元,节肥75公斤,降低劳务管理成本300元,节约土地8%,籽棉单产提高315公斤。除去工程折旧、电费和维修费,每年每公顷可增收18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