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西瓜、黄澄澄的鸭梨、紫珍珠似的葡萄、红艳艳的荔枝……冬季里各色反季节水果飘散着阵阵或浓烈或淡淡的果香,源源不断地走进千家万户。可就在人们品尝美味的同时,也不断传出一些不和谐音:济南、西安相继有三四岁男孩女孩因吃早熟的“激素水果”过多而出现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状。许多老百姓不禁要问:能让人放心吃的水果究竟有多少?这种“激素水果”何时能被消灭?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有关部门。
中国医大二院营养部的王福先教授颇忧虑地说,吃过经“催熟”和保鲜的水果后对人体很不利,尤其是用来“催熟”的药物中很多都含有雌激素,吃后会使女性性早熟,男性性特征不明显,因此,在吃这种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
“国家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立法或权威机构称禁止使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刘副教授说,“农大在指导农民栽培果树时,对使用生长调节剂的部位、时期、浓度都有要求,如在树体发育期、花期、幼果期可以使用,在果树采摘期禁用。我们认为在果品成熟期打乙希利(促衰老剂)催红的做法不合适,对人体不利。”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种植业已较多应用,一株果树从幼苗至成熟可以使用十几种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生根素、抑制剂等几大类几十种,常用的有赤霉素(促进发育)、膨大剂(果实长得大)、乙希利(促衰老催红)等等,使用激素后可增产20%左右,使坐果率增加、果实增大。如今使用激素较多的是葡萄、西红柿。
刘副教授说:“现在这些激素大多在果树早期生长中应用,作用于植物生长不同时期,至于最后在果实体内有没有残留激素,我们没做过实验,但不可否认有一定影响。那么超出的激素量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植物本身对激素的降解能力有多少?早熟的果实与人体、动物的性早熟有何联系?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小部分果品打催熟剂、膨大剂、防腐剂,像早期上市的长得像小馒头似的草莓,个头特大还有方有棱的猕猴桃,大都是打了膨大剂,粉红色或连把都红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却通红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剂,人吃了肯定不好。
国家内贸局、财政部、卫生部、铁道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局已向各界宣告,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正式启动,“三绿工程”将在“十五”计划期间开通10条绿色通道,建设百家绿色市场,创出千种“绿色食品”品牌,形成万家“绿色”零售门店,相信随着“绿色食品”的普及,“激素食品”终将成为过街老鼠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