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炮兵很早就装备了子母弹战斗部,主要口径的火炮、火箭炮均配备反装甲、反人员的子母弹,而各种大威力、高精度制导武器全面配备子母弹战斗部,却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各种材料显示,中国的各种用途子母弹战斗部,威力大、用途广、投放手段多样,已经成为我捍卫主权的利器。中国威力最大的子母弹,就是反航母、反跑道子母弹,该子母弹子弹弹径接近50MM,内装高能炸药约合5公斤TNT,母弹可携带80-100枚子弹,在N米高度投放子弹时,可以在击穿近2米的高强度混凝土或15厘米高强度钢板后引爆。
威力最小的就是反人员子母弹,该子母弹子弹整体用可塑炸药混合杀伤钢珠制成,装有延时或触发引信,体积就相当于一个乒乓球大小,一个母弹可以携带1000枚以上的子弹,该子母弹可以迅速限制大面积地域的人员活动。
我国的DF战术导弹、巡航导弹、超远程火箭炮,都是投射子母弹的载具。但是据说为了保证导弹发射平台的安全,海军舰艇、空军飞机携带的巡航导弹一般不配备子母战斗部。
为了达成战术目的,各种战斗部还将配合使用。例如反跑道子母弹和封锁子母弹的配合使用。先以一枚导弹投放反跑道子母弹,在跑道上炸出几个深坑,然后在同一区域投放一枚封锁子母弹。封锁子母弹子弹体积相当于2-3节一号电池,爆炸后预制破片可以击穿近1厘米的钢板,对于各种非装甲车辆具有有效的破坏威力。该子弹带有风阻尾翼,投放后可以使子弹迅速减速,落地后打开保险,延时、触发引信启动。母弹可以携带200-300枚,形成N平方米的封锁区域。
我国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不同威力、不同用途、不同引爆方式、不同撒布方式的子母弹同时,对于载具与子母弹的结合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所有投射子母弹的载具中,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各有不同的特点。
在弹道导弹子母弹的研究中,主要追求最优的散布效果、动能子弹获得最佳初始动能。子母弹战斗部抛射子弹的高度、角度是关键的参数。通过研究,我们已经获得了不同型号的弹道导弹、火箭弹的最佳抛射参数。例如,某型导弹在N米高度、误差M米的情况下,投放反航母子母弹,确保可以有2枚以上的子弹命中。
而巡航导弹子母弹的研究,就和国外所说的“撒布器”类似了。由于巡航导弹在末段可以有不同的飞行状态,最佳的投放参数不仅和导弹本身的速度、高度、对地角度有关,与母弹的抛射机理也有直接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早已跨过的原理摸索的初级阶段,进入追求更佳、乃至最佳的阶段。例如,某型巡航导弹在某速度、某高度横向抛射,可以形成长宽NxM平方米的散布区域,而导弹采用上仰姿态,散布面积将增大XX%。
客观的分析,中国大力发展子母战斗部,最初的起因也许是因为对于导弹的精度没有信心。试想如果能让500公斤的大弹头直接命中,效果要比命中几颗50克的子弹头好得多。问题是当初我们的导弹没有这样的精度。
现在导弹的精度上去了,在加以子母弹的大面积压制,形成了丰富的打击手段组合。说误打误撞也好,说曲径通幽也行。
从现实看,面对越来越强的反导能力,子母弹技术可能成为最有效的突防技术。
传说中有个鹰击12反舰导弹,可以使用诱饵,具体细节不详。但是我最近倒是看到一个资料,说我们最大的子母弹子弹头直径接近25厘米!如果子弹头直径达到了25厘米,那么弹长会是多大呢?我认为这个子弹头不会象个西瓜。所以,我推测我们的下一代战术导弹可能广泛采取分导头技术。
分导头技术,真正实现了打击精度和打击密度的结合。即便我们对于这个目标还有距离,以现在的水平,把冲绳或台湾打成“麻子”,还是富富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