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陆基反导系统正在部署
反导系统真能保护本国的安全吗?美国及其盟国心里都在打鼓。但不管怎么样,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行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4月2日,捷克国防部宣布,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军事专家代表团已于当日抵达捷克,任务就是“选址”。对此,俄罗斯方面再次发出猛烈抨击,其外长拉夫罗夫说,不仅是俄罗斯,所有欧洲人都将成为美国反导系统的“人质”,北约和欧盟的作用也将被打上问号。而此前俄罗斯《独立报》已撰文称“美国坚持在东欧多国部署反导系统,让俄美关系达到近20年来最低水平。”为了平息俄罗斯的怒火,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哈德利不久前会见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时强调,美在东欧部署反导防御系统只针对“发展核武器的”伊朗和朝鲜。准备同意在其领土上部署反导设施的波兰和捷克两国总理也忙出面解释,称反导系统不针对俄罗斯等“正常”国家。
目前,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被称为继冷战时期“ 星球大战”计划后最庞大、最复杂的军事工程。尽管美国一再鼓吹其反导系统的能力,但俄军将领早就不屑地回应说,俄军图-160战机发射的战略导弹、陆基白杨-M导弹和战略核潜艇的潜射导弹是美军反导系统的“三大克星”,能够轻易突破美国的反导防线。普京总统也数次表示,俄正在研制领先于目前技术15年的新型洲际导弹。而根据美国布鲁克斯协会的统计,美国累计花费在导弹防御系统上的各项开支已达到1500亿美元,等到将来完全建成,总耗资将会达到1万亿美元。如此“不堪重击”、“劳民伤财”的防线,美国为何甘冒国际社会不绝于耳的批评声而不遗余力推行呢?笔者认为,导弹防御系统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工程,美国强力推动反导建设,主要有三方面深层考虑。
第一,威慑远大于实战需要。目前实际投入部署在美国领土上的反导基地,也只是理论上具备初步反导能力,在美军陆基和海基的反导试验中,总体失败率达40%。军事专家形象地称,用导弹去拦截高空超高速飞行的另一枚导弹,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即使拦截率提高到90%以上,只要有一枚核导弹“漏网”也足以引发世界核大战,这是任何国家都承担不起的。因此,美国在已经取得超强军事实力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多 “长矛”的同时还打造“坚盾”,就是要告诉所有可能威胁美国的“敌人”一个信号:我可以打你,但你却可能打不着我。由此可见,美国反导系统威慑的姿态远大于实战。
第二,政治上拉拢、考验和控制盟友的试金石。是否加入美国的反导计划或者为反导计划的推行“开绿灯”,已成为体现美国与别国关系远近的一面镜子,因此反导系统也成为美国拉拢和考验盟国的工具,同意加入就许以各种政治允诺和经济援助,反对则加以安全甚至经济上的胁迫。此次传统东欧国家波兰和捷克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另外,加入反导系统后,由于美国是“保护伞”的提供者,这样更利于美国从安全、政治甚至经济上控制盟国。
第三,可能的战略“骗局”却是科技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据美国中情局20世纪末的解密档案透露,冷战时期美国抛出的“星球大战”实际上是个骗局,是想误导苏联走进“军备大竞赛的圈子”,通过拖垮苏联经济从而搞垮苏联。不过,事实上连“星球大战”的设计者们都不清楚美国军事当时究竟会建成什么样子;但是,当时的美国战略家们却清楚地知道,与“星球大战”相关的技术和产业若能发展起来将是保证美国未来几十年经济、科技继续保持领先的基石。于是,尽管“星球大战”没搞起来,但在这个“幌子”下,美国的信息技术、纳米技术、高精尖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这些技术正是美国当今在众多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基础。由此,一些战略专家认为,冷战后美国一下子没了“势均力敌”的现实对手,更需要打造一个庞大工程去拉动美国科学技术能继续快速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相关技术和产业正好是美国下一个几十年经济和国家发展所需的,而这些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到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至于它拦截成功率最终能否达到100%,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因此,反导计划已成为一种战略投资,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工程,这也是布什政府大力推行反导系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