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的员工成为企业的骨干
刚刚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进入企业本体前十名的惠州,春节过后出现的企业订单满负荷而人手不足现象仍在加剧。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一些企业发现,除了有些企业工资偏低外,主要是部分员工期望值过高。惠州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近年惠州一直未形成民工潮,不少企业还缺人。特别是去年非典过后海内外订单急增,惠州不少企业满负荷运作,人手紧张矛盾更加突出。
缺人手企业四出招工
大亚湾一企业去年招工工作持续了一年,光招聘费用就花了近10万元。有的企业在本地招不到工人,就委托劳动部门到外地招工。惠州市劳动局去年成立了相关部门到外地招工5批次,范围涉及河南、安徽、湖南、广西以及本省其它地区。但情况还是未得到根本解决,据有关部门年前抽查了解,惠州较具规模、待遇也较高的6家企业就需新招2000多人。
春节后到惠州打工的外地民工比往年更少,企业用工形势更为严峻,尤其是电子和制衣行业。现有6000多名员工的南旋毛织厂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主要是很难招到熟手工,到惠州来应聘的人多数是刚出来的,而工厂需要的是进厂就能操作的,再培训时间拖不起,惠州不像东莞,一抓一大把都是熟手工。
工资相对低是主要原因?
有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长三角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外省民工,二是惠州企业的工资偏低。
据了解,惠州市生产型企业的普工月工资一般只有400元左右,加上加班费也只有500元左右。待遇好一点的企业,普工月收入也仅700多元。但这类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要求也高,如一些大企业集团要求员工有中专或以上学历。与邻近地区相比整体工资水平差距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但记者采访一些企业后也发现,员工出来后有攀比心理,期望值过高也是主要原因。
侨兴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他们下属几个厂都不存在招工难问题,因为他们缺人时经常由现有的员工介绍新人进来,因为侨兴全部是包吃住,新员工月薪500元左右,企业给买保险,如做得好的还可以组织旅游等。
攀比心理造成流失严重
去年侨兴集团在招工上做了两项试验:到内地招进一批技校毕业生和招了一批残疾人(主要是腿部残疾),结果那些技校生都在一两个月后辞工走了,而且一走就全走,而残疾人一个都没走。因为那些技校生进厂后也是做其他员工一样的工作,可他们觉得自己与普通员工不同,都想做文员、管理之类,而残疾人很安心,还不断介绍自己家乡的健康新人进来。
记者采访时几个台商办的农业企业却不存在招工难现象,因为年龄大的人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心思。据说不少技校生后来去了东莞或长三角地区,这其实也是攀比心理作怪。
惠州与小珠三角地区在经济上存在一定差距,工资可能有所差别,但这里工作稳定,付薪也有保障得多,南旋毛织厂的一位员工就说:惠州消费水平不高,工资上的这点小差距其实也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