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在前几个月接二连三地举办了好几场国际性的会议,无论是“宁交会”还是“名城会”,记者在会场上都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中方发言人的发言结束后,只有中国人鼓掌,外国人只有在听完口译员的后期翻译后才会“掌声响起来”,这种反应不一致的现象多少让会场气氛有些“尴尬”。究其原因,使用交替翻译而非同声传译是导致此类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至30人左右,而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上海的“同传”尚不足10人,南京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人员就更是屈指可数了,接受过国家权威部门专业训练的“同传”几乎难寻。
20000人中只有一人有“同传”天赋
所谓的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通过话筒输出。这对口译员的要求相当高,译员翻译时要头脑清晰,反应灵敏,紧跟讲者的思维节奏,耳朵听进去嘴巴就要马上翻译出来,两者相隔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别说是语言间的切换,即使是同种语言的传递也难免会出错。
“同传”是极其考验短期记忆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职业,译者不仅要快速记忆讲者的信息,还要熟悉大量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术语,熟练掌握语法及翻译技巧等,防止半途“卡壳”,影响心理因素的稳定和现场发挥。因此,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每20000个人里才有一个人有天赋适合做同传这一行。
日薪可以高达上万人民币
由于同声传译人才的奇缺,其聘用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同声传译的报酬一般是半天500美元,一天700至850美元左右。既便是这样,同传人员还是难以聘到,离实际的需求量相差太大。
但是在高薪的背后,同传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常人无法承受的。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使得同传的运转速率加快。他们要出色地完成现场同传的同时,闲暇时间还要大量充电。一位兼职做同传的汪小姐告诉记者:“不管爱看的不爱看的,看懂的看不懂的书我都得逼着自己学,一旦‘落伍’,就算有再好的语言基础也端不起同传的‘金饭碗’了。”
江苏:高级口译证是“同传”的敲门砖
面对这么一个“白金”职业,很多人都充满了向往,但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接受“同传”的专业培训。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江苏省自主进行的《江苏省外语口语/口译等级证书》考试就是进入同声传译人才库的一块敲门砖。获得高级证书(英语八级难度) 的资格者就将进入同声传译人才库,有资格接受国家权威部门的专业训练,合格后才有望从事同声传译工作。但由于难度较大,通过高级口译考试的人数寥寥无几。据悉,南京市上次考试百人报名,通过率仅为10%。虽然难度不断增大,但人们向往“同传”的热情依旧未减,每年报名者还成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