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超女时代”终于形成了,让人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被“后”了的时代并没有延续超女时期的格局,由于李宇春、张靓颖、林爽新歌的同步推出,一个新个格局已经形成—— “超女新三强”。
虽然三超女都推出了自己的歌曲,但每首歌发布的形式均有所不同。太合·麦田为李宇春选择的方式比较前卫,也比较符合当今科技潮流的发展。他们没有将李宇春的《冬天快乐》做成传统意义上的CD,没有为歌迷们准备他们想象中的唱片内页和塑料包装,而是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将歌曲以类似MP3的形式卖给李宇春的歌迷。这种新颖的形式听上去非常有意思,如果放在美国或者英国,肯定会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因为通过网络购买音频文件的例子在那些国家出现的比较早,基本上在Napster遭遇版权赔偿之后,就被广大歌迷接受了。事到如今,这种购买方式在他们看来已经算不上新鲜,逐渐成为了家常便饭。
但在中国则不同,在互联网上销售数字产品的方式刚刚起步,人们对于数字产品的消费观念依然没有改变,还是喜欢到唱片店直接购买唱片。在这些人看来,花差不多同样的钱买一样东西,物质的还是比虚拟的要实惠。现在李宇春选择的方式恰巧是中国第一例直接利用互联网销售MP3的例子,所有人都会觉得新鲜,但最终效果如何,还在展望当中。几十年形成的消费观念早已经长成了一颗根深蒂固的大树,它不是一拔就断的小草,也不是一踹就倒的树苗。可以肯定的是,网络销售的新技术方式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实验性的尝试,这种实验是否能为中国的唱片推广开拓出一条新的走向尚未可知,但无可否认的是,用李宇春的超高人气为新技术平台“保驾护航”,始终是实验中放在哪里都不会出错的一颗砝码,只是不知道,那些科技装备条件不足以跟上这项实验的粉丝们,该如何听到偶像的歌曲。
相比之下,张靓颖用EP销售的方式则要现实的多,毕竟歌迷把钱花出去之后,拿回来的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占用一点点硬盘的虚拟空间。但相比传统的CD销售方式,张靓颖采用的方式也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寄托。与EP相对的是LP,这两个词都是古老的黑胶唱片时代流传至今的,字母E和L都是用来形容唱片转速的,但在今天这个CD时代,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所收录歌曲的数目不同,LP就相当于我们平时买的CD,收有十首歌,而EP则是一种和LP价格相同,但歌曲数量却只有二分之一的另一种形式。在国外,EP可以说是先于专辑的独立概念,但绝不是赚快钱的工具。
而林爽则是沿用了传统+网络试听的方式,先在各大排行榜和门户网站上推出主打歌曲《寻情记》和《你的电话》的完全版和试听版,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推出个人唱片。也许这种方式看上去没有李宇春和张靓颖的那么时尚、新颖,但在更多的时候,一张唱片有个漂亮的包装或是新鲜的销售方式,的确对唱片销售本身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对于音乐而来,最重要的还是它的质量。华娱点将负责人表示,超女始终是“民选”出来的偶像,所以公司一直希望可以让林爽“取之于民,还馈于民”,很多相关公司也提出过新方式推广的合作意向,但公司还是认为传统的以电台打榜为第一击的推广路线可能并不能像新方式那样有很高的短期利益,但公司希望为林爽量身定做且制作精良的歌曲可以被更多的人听到,让所有喜欢林爽的朋友都可以听到。而至于林爽会否发行单曲EP的问题,华娱点将公司则表示,林爽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正在紧张的录制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和大家见面,所以在这种时候,发行单曲EP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无论是李宇春的新技术还是张靓颖的新思路,表面形式虽然大相径庭,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二者都是把人气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商品,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立竿见影地收回了短期利益之后,期待就变得有些虚无缥缈了。而林爽的传统路线则是放长线钓大鱼,首先华娱点将公司给了她充裕的时间、精良的制作班底,保证了歌曲的质量,其次,传统的单曲推广路线也给了林爽和林爽的歌迷们一个无形的“保证”:那就是个人专辑的推出指日可待。其实,比起李宇春和张靓颖,在某些方面来说,林爽无疑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