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3日在华盛顿闭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总统布什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闭幕式,在总结发言时两人均认为本次对话取得了若干共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作为中美两国经济决策高层时隔半年后的第二次战略对话,虽然仍然同上次一样略显日程紧凑,但仔细盘点,这次对话仍有不少让世人瞩目的看点、亮点。
这次对话最大的看点,在于它的地点和背景。半年前的第一次对话在北京,由于是两个经贸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国首次尝试这种高层直接对谈,无论在对话范围、议题还是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带有很强试探性,加之时空和主客关系所限,未能让美国朝野充分感受其正面效果亦属情理之中。
这一次对话换到了华盛顿,而且正值美国府院在经贸领域对中国更加不满且日渐焦急之际,会场外中方扩大对美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等积极努力的姿态,会场内议题切实广泛、气氛坦诚直率的沟通对话,无论是对国会、白宫还是对其智囊层、新闻舆论来说,无疑都起到了增信释疑、消气鼓劲的积极作用。对近来因美国单方行动而日渐吃紧的双边经贸关系来说,可谓一场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另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参加对话的双边团队进一步扩容:两国金融监管和环保能源卫生等部门的高官也加入了对话行列,无疑给两国舆论及民众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想象。
促进中国内需成为共识
盘点这次对话成果,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中方通过一边努力兑现上次对话承诺,一边果敢而直接地批评美方错误言行的做法,近距离地向美国朝野展示了中国的真实声音:
其一,中国对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既表示了中国的担忧又显示了较为强硬的原则立场;
其二,中国一直在人民币汇率、平衡贸易顺差等多个领域进行卓有成效地努力,美方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不仅有损中国利益,也将有损双边经贸关系进而危机美国自身利益;
其三,中国不仅有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和分歧的充分信心,也有分享美国在金融服务、能源环保、医疗保健等领域成功经验的足够诚意。
这次对话的另一亮点,就是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想方设法扩大中国国内需求、减少出口依赖以降低双边贸易不平衡。尽管对于具体如何落实这一共识双方还存在较大分歧:美方的“药方”很简单,就是让人民币加快升值。中国当然不可能在这方面采取激进冒险措施,而更愿意通过放宽并鼓励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转内销,以及呼吁美方放宽高科技等领域的限制以扩大对美进口。
但是,这一共识对双方都意义重大:对美国而言,可以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对华逆差的原因并不全在中方,要从提高国内储蓄率等方面着手努力;对中国而言,则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让国内消费者享受更多质优价廉产品的同时,优化并提升出口结构,适度分散对美出口占整个外贸出口的权重,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经贸风险、保障经贸战略安全。
从对话具体成果看,中国推动金融服务开放,以及加强两国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应是这次对话的重要亮点。这次对话就中国放宽外资收购中资银行股份25%的上限,促进双方在能源利用、节能减排、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的合作等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下一步具体谈判磋商开辟了道路。
机制巩固影响深远
当然,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这次对话仍在包括汇率、贸易等问题上存在各说各话、目标交集区未能缩小等问题,对话在具体议题上利益谈判的味道十足,在某些重大宏观议题上有更具交流论坛色彩,与会前人们对实质举措、经验分享等方面的期待尚有较大距离。但是,对于原本就为由过高预期的双方当局及舆论来说,能够展现上述亮点已属难能可贵。
最为重要的是,此次对话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双边沟通机制的重要地位。正如美方官员所言,这一机制并未奢望取代中美之间其他双边和多边机制,但是,无论就其独特作用和魅力来看,还是从双方对其所作的定位、寄予的期望来看,也将是其他任何机制所无法取代的。
无论如何,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且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双方决策高层的高官们能够每半年就坐在一起沟通对话,而且对谈的不是削减核武器或者军备控制,而是对政治、军事等领域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经贸问题,其象征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结果本身。
这说明,中美要么是战略合作伙伴,要么是所谓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单纯的战略对手,更不是当年美苏一般的冷战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