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一声报时,“叮当”回响报刻,“轻音敲击”报分,在钟表大师钟泳麟把玩下,海鸥三问表连续发出清脆的报时声,钟泳麟举起这只“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聆听,又摘下腕上价值300万港币的一只“SWISS MADE(瑞士制造)”侧耳对比,惊叹:“比这块声音还要好!研制三问表需要很长时间、很深的造诣,德国不能做,瑞士也没几个公司做得出来;海鸥集团能做出代表顶级工艺的三问表,真是中国人的骄傲!”
这是2007年4月14日,出现在瑞士巴塞尔钟表展(basel world)上的一幕。尽管偏居六号展馆一隅,海鸥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只“三问表”、国际首创“双陀飞轮表”等产品一亮相,即在当地引起了震动。10天展期海鸥集团门庭若市,斩获订单50多万美元,打破了中国展团历史纪录。sea-gull天津海鸥——一只凌空舒展的吉祥鸟形象,附着于传统工艺和尖端技术,在号称“钟表奥林匹克”的顶级展会上,让国际同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52年前,在天津海鸥集团前身——天津手表厂诞生了中国第一只手表,半个世纪过去,天津海鸥集团崛起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机芯制造基地,成品表产销也渐入佳境。从短缺时代的宠儿,到“过剩时代”的突围者,再到全球化时代走向国际市场的探路者,历经风雨,海鸥羽翼渐丰——作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开始飞出国门,飞向世界……
中国原创挑战国际高端
作为2006年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海鸥是表业中唯一当选品牌,这也是她作为工业企业倍受瞩目的一个原因。中国近代手表制造发轫于建国之后50年代的天津。1955年3月24日“中国第一只手表”在天津海鸥集团前身天津手表厂问世。此后,海鸥一路行来都与中国手表业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中国钟表协会主编的中国钟表史其中手表一章是由海鸥编写的,可以说,天津海鸥的历史就是中国手表业极为重要的篇章。”说起老字号海鸥的变迁,总经理王德明感慨而又自豪。
手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列为“三大件”之首,天津“海鸥”、上海“宝石花”等都曾是人们记忆中的宠儿。“当时,买块手表需要花上普通工人半年到一年的工资,还得托人烦窍才能‘学’到一块”,王德明回忆。可惜好景不长。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计划体制下的手表企业饱受市场冲击,纷纷裂变。“制造业企业生存不下去,不是没有核心技术,就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对于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自1995年开始领军海鸥集团的王德明体会是,不论处于顺境或逆境,都不能放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适应市场领跑,品牌才可以做得持久长远。”
创新是海鸥的生命线,是品牌的灵魂。
1997年,在低价日本电子表和瑞士机械表的夹击下,海鸥果断转型。年产350万只电子表生产线全部转让,结合老字号的工艺特点和优势,瞄准市场趋势,开发全新的自动机械表。濒临破产的海鸥手表厂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结构调整,主业做实,辅业盘活。
“集团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卖地卖血,而是通过转换机制,强化研发,开发新品‘造血强身’。为了留住技术骨干,实施长远战略,十分困难的时候,给工程技术人员在工资之外另加补贴,而厂长、老领导们就只拿255元的生活费。”集团副总经理李以柱回忆道。
今天走进南开区复康路11号,老字号已旧貌换新颜。一个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机芯和机械腕表企业集团出现在世人面前。海鸥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达到了50年来的巅峰,以中鸥表业为骨干,透过品牌效应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组建了跨天津、上海、大连、烟台、石家庄、香港地区等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手表产业集群和联合体。
“我们的成品表加上机芯的产销量在国内差不多要占到45%到50%,在国际市场占到25%。”机芯是手表产业的核心部件,王德明认为,坚持打造具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机芯制造基地,意味着海鸥参与国际间手表企业的竞争,具备独特优势。“海鸥的机芯齐全,水平很高,销售渠道跟市场配合密切。”广州市越秀区钟表商会某负责人说,商会500多广东和粤籍香港客商是海鸥的忠实拥趸,通过海鸥设在广州、深圳的销售窗口,年吃进机芯近200万只,再通过跨国贸易把成品表和机芯销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前几年在机芯上的投入夯实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几年我们的重点转向成品表开发。”王德明告诉说,海鸥的雄心不止于机芯。
自陀飞轮表开始,一款款打破“计时工具”概念的多功能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海鸥正在逐个攻克世界机械腕表“三大复杂机构”(问表、陀飞轮表、万年历表),挑战国际标准。2004年至今,陀飞轮、两问表、双陀飞轮、三问表接连在天津海鸥集团新鲜出炉、并有所独创。评论家钟泳麟和收藏家、独立制表人矫大羽都说,见过两个同轴或两个偏心的双陀飞轮表,而海鸥将同轴与偏心两个陀飞轮集成在一起还从未见过,堪称国际首创。“万年历”表也已经出现在“海鸥表”技术开发中心的工作计划中。
“在R&D上我们三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引进瑞士、日本精密设备和检验仪器,组建了新产品柔性生产线。2006年我们的R&D投入达6.7%。”王德明说,频传“中国创造”强音,海鸥靠的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重视人才也是创新体系的重点。“手表行业的门槛较高,一块名表往往凝结着很多资深研发人员与制表技师的智慧与劳动。”50多年积淀,海鸥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高超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技师和熟练工人。靠感情和制度留人,72岁的刘连仲、70岁的江达生、68岁的那秦生等,从业在45年以上,中国第一批通过资质认定的手表装配师仍在海鸥集团发挥光和热。一批新人也在老字号的沃土上成长起来。赵国望,2001年加入海鸥的年轻人,在海鸥集团创新推出的研发、加工制造一体化的“高档表制作工作室”平台上,得以增长才干施展才华。让钟泳麟吃惊的“两问”、“三问”表,就是在这个29岁年轻人领衔的项目工作室诞生的。
自主创新战略让海鸥焕发勃勃生机。据统计,海鸥表的12个系列、120多个品种、280多个款型申请专利103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90%以上。“双陀飞轮”表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在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的手表行业非常罕见。据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陀飞轮表”、“两问表”目前已经量产,并远销美、德、俄罗斯等国家。“海鸥利用自身52年机械钟表制造业历史的积淀、难于复制的技术人才储备,以实力拉低了陀飞轮表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价,令世人可以平实的价格一亲芳泽。”王德明告诉记者,海鸥陀飞轮机芯一般卖几千元一只,陀飞轮表卖到几万元,而在欧洲,最便宜的陀飞轮表都要卖到30万元人民币。海鸥表已经以绝对高的质量和相对低的价格打进国际市场,在高端复杂机械表领域,瑞士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不复存在了。“目前,海鸥的销售收入中,高端产品比重有了突破,按照海鸥做复杂机械腕表提供商的规划,预计这一比例在五年中达到60%。”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王健说。
海鸥表文化艺术沙龙
2006年9月,在友谊路国际金融大厦一层,一个不事张扬而又别有韵味的门脸开张了,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海鸥表文化艺术沙龙”。
记得两年前,有人问了王总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大笔资金,你会首先投在哪里?当时王总很干脆地回答:我会投在机芯上。
海鸥机械表加上机芯产销总量500万只,远销国际市场,为多家国外品牌表制造商配套。同时,其机芯制造技术被认为完全能够支撑自身品牌建设,这便引出一个问题——海鸥如何实施品牌战略。这几年,随着企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海鸥品牌建设手笔不俗。海鸥的名字频频在各大博览会、拍卖会现身,不仅引来了各国表迷的赞叹和追捧,更博得了像钟泳麟和矫大羽这样的业界名家认可。海鸥积极争取,通过媒介宣传,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社会知名度。
海鸥表文化艺术沙龙正式开业,标志着海鸥的品牌战略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事隔多年,海鸥以典雅温和的亲和力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人刘冀湘这样评价,“老国有企业能够意识到品牌运作很不简单,海鸥坚持下来,是难能可贵的。”
“前几年,企业刚刚恢复元气,想拿出点钱做品牌很困难,但班子成员在讨论时都觉得四十几年的牌子绝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谈到建沙龙的初衷,王德明说,“我们不仅把海鸥这个品牌留下来,还要发展得更好。创建沙龙是集团品牌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海鸥对外的形象窗口。作为一轻重点发展项目,这里也是展示天津名牌和制造业文化的一个窗口。在瑞士制表业中,手表制造商生产地也是重要的产品标志,准确地标‘日内瓦制造’的表,比笼统地标‘瑞士制造’更值钱。”
天津钟表业有悠久历史,从“大八件”、“小八件”时代,天津就是钟表的集散地,海鸥的诞生和发展与这样深厚的积淀不无渊源。海鸥历史上的数个“第一”,都在天津“出生”和成长。王德明说,“建沙龙意在向消费者展示表的历史与文化,让大家了解真正的表,哪个层次的人需要哪些表,另外,海鸥产品覆盖高、中、低档,因此就覆盖了各层次人群,让消费者全方位地了解海鸥,建这样一个立体的直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打出别的表厂或表店不具备的优势,推出自身的特色,如修理、组装、定制,个性消费、介绍手表史等,很多表界‘大腕’参观过沙龙都认为我们的店虽然规模不是最大的,但是做出了文化味,沙龙的形式算是国内首创。”他说,目前沙龙里所有的产品都是海鸥自己研发制造的。
走进海鸥表文化艺术沙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典雅的店堂装饰、曼妙的背景音乐、温和有礼的服务,让人感觉很舒服。企业文化展示区、杂志浏览区、销售区、工作室相互分开又自然过渡,这里的一切都给人一种感觉:我是在国际名表店里吧?最吸引人的还是表,明亮柔和的灯光下,依次展示着一个个“第一”和近年来的各款新型产品,与背景墙上的厂史介绍相映成趣。展现了企业的变迁,演绎了手表文化的奥妙与内涵。
“沙龙成立后,不少顾客进店来都会感到意外,有的顾客会问海鸥表不是‘黄’了吗,怎么开得起这么气派又很有档次的表店呢。”海鸥集团海鸥表文化艺术沙龙经理韩惠霜告诉记者,“很多有海鸥情结的人还带朋友一起来,他们说起与海鸥表的故事都很兴奋。”一位收集海鸥表的顾客,他说,从“东风表”开始收藏,到现在家里的海鸥表已经有十几块了,但是他还是想收集齐海鸥从建厂到现在的全系表,“要是海鸥能做个册子,把所有的表都放进去就好了。”
“刚开业时,一位气派十足的老板到店里来,转了一圈说,‘没想到海鸥表这么好,戴着我们国产表出去办事,很有派头。’当场就买了一块戴上,换下随身戴的一块瑞士名表。”说起海鸥与顾客的故事,韩惠霜脸上很自然地显现出一种自豪,她说,像这样的事在沙龙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据她介绍,沙龙会不定期举办活动,为表迷爱好者搭建一个了解表、侃表、动手装表的平台,现在,沙龙已经有会员60多名。
“沙龙的月销售额相当于原来整个天津地区的零售总额。”从韩经理那了解到,尽管对于沙龙的销售集团没有下达指标,事实证明,这种营销策略却取得了品牌、效益双赢的结果。
近年来,伴随海鸥品牌战略的实施,企业的商誉与美誉度不断提高,最近更是在“中华老字号”评选中榜上有名。海鸥紧跟市场步伐,坚持以自主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托起品牌建设,以差异化的产品和经营赢得顾客,几年下来,海鸥已经成为被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国内高端机械表市场的龙头企业。
“品牌效应扭转了海鸥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今后,手表沙龙这样的营销形态在滨海新区和外埠如广州等地还要陆续建立。”说起海鸥品牌在市场上的反响,王德明欣慰中充满期待,“以前我们的表120元一只,现在均价1000元,尽管与瑞士表比还有差距,但已经脱离了低档次品牌的形象,我们的高档表会不断向瑞士复杂表挑战。”
巴塞尔“海鸥之夜”
4月14日晚七点,在瑞士巴塞尔一家名叫“小露露”的中国餐厅,巴塞尔“海鸥之夜”拉开了帷幕。中国钟表协会、香港表业商会、海鸥在瑞士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媒体和各方面嘉宾100多人出席了这次主题晚会活动。
“海鸥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通过向‘钟表王国’学习,与国际同行切磋交流,同时在此推广产品参与国际间的竞争,我们将把海鸥表做得更适合市场需要,相信海鸥大露头角的一天很快会到来。”王德明的致词道出了海鸥人的心声。
巴塞尔“海鸥之夜”是海鸥参加巴塞尔钟表展的延伸。每年三四月份在德法交界的瑞士小城巴塞尔举行的这一展会,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国2000多家厂商参展。这里不仅是产品信息发布之地,流行趋势策源之地,更是品牌角逐之地,手表文化张扬之地。2007年,海鸥已是第十一次参加钟表业的“奥林匹克”。
在这个奢华的王国,到处弥漫着机械的精准气质、金属的凝重光芒、珠宝的闪烁贵气。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设计者、制造者、经营者、佩戴者。尽管与一号馆里的顶级品牌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相比,海鸥不具备占据要塞之地的强势展位,也缺少动辄几百万欧元策划搭建的豪华包装,但海鸥的表现,使国际同行已经无法忽视六号馆中这个代表中国表业创新能力的品牌。记者看到,光顾期间的客商连日里络绎不绝,许多“大鼻子”长时间停留在海鸥的展台旁,观看样品,反复咨询。据集团副总李学刚介绍,海鸥雇用的两名当地业务员翻译、整理订单资料,有时要忙到深夜三点。“海鸥表的结构和档次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率团参展的王德明说。几天下来,主打新品陀飞轮、双陀飞轮、镶钻女装表、多功能商务两地时表等意向成交50.7万美元,机芯成交2500万元人民币,破了中国展团订单最多、品牌档次最高的纪录。中国钟表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海鸥是巴塞尔展会‘中国机械腕表军团的亮点’,新老客户通过海鸥规模不大、含金量不低的展位,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实力和潜质。”国际品牌Fossil欧洲事务总裁布兰德告诉记者:“通过海鸥参展情况,感到与海鸥合作‘很有信心’。”
几度投石问路,海鸥在中国军团中率先敲开了“钟表王国”大门,在瑞士的日内瓦、巴塞尔、苏黎世、卢塞恩等地建立了9个销售终端,“海鸥没有选择由第三世界国家迂回而是高起点切入了国际营销网络。今年瑞士的网点计划增加到50个。”李学刚介绍。据悉,海鸥在瑞士专卖店里,和肖邦、劳力士等品牌陈列在一起,目前月均销售达到20多万元。
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汪孟晋感慨海鸥创造了中国参展“五个第一”。2001年在巴塞尔第一次打出中国品牌的广告,2004年第一个推出陀飞轮表,改变中国展团产品形象,2005年机芯创下1020美元价位,震动了国际最大机芯制造企业ETA。2007年第一家亮相三问表和双陀飞轮表,宣告中国问津机械腕表技术的顶级水平。
“今晚的海鸥之夜,是中国品牌向着国际品牌的形象塑造靠拢的举措,与有形展会的展示相比,意义可能更为深远。这是海鸥‘起步之夜’,也是中国品牌又一个里程碑。”汪孟晋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与国际表业的最大鸿沟不是技术,品牌的地位决定着中国制造在名表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出席海鸥之夜晚会的中国人民广播电台驻瑞士记者段秀波介绍:“去年瑞士表卖了100多亿美元,80%是以制作复杂功能表见长、品牌含金量高的大牌子,行业洗牌正在加剧。”
低价表空间萎缩,中高档机械表销势上扬,是全球市场趋势。钟泳麟的体会是,手表最大的发展方向在于对艺术的追求。“海鸥通过展出最复杂的技术和工艺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企业的重要,并以此跨入国际市场是非常正确的。”作为一位爱国华人,他同时希望,海鸥能通过艺术化造型设计和国际化品牌战略,使得技术优势能更好地被市场接受,“让所有华人以戴海鸥表为荣。”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使海鸥从小到大,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将让海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王德明告诉说。
据了解,为了在国际市场让中国品牌占有一席之地,海鸥“市场未动,商标先行”,已经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去年海鸥成品表在国内销售高档复杂机械腕表9.9万只,销售额2459万元。据悉,海鸥集团日前与香港宜进利集团实行了战略合作。“宜进利是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外观设计和表壳制造方面的特色,与海鸥的品牌基础,机芯技术优势互补。”王德明说。
据悉,配合海鸥表的品牌发展战略,海鸥集团将组建专门的成品表外观设计工作室,加强成品表外观设计规划和管理,引进精饰美学设计、工业设计人员,力争三年内海鸥表外观设计6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意大利等国内外设计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树立海鸥国际品牌的风格与形象,从产品导向型、营销导向型向品牌导向型企业过渡。老字号海鸥正在经历一次“革命”。
作为中国手表行业的唯一一个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海鸥的发展轨迹耐人寻味。第十代掌门王德明道出了海鸥发展最受用的经验——知识产权战略+正确的营销策略。
随着外资的进入,不少像海鸥一样的老品牌都在竞争和并购的浪潮中消失了,海鸥人则是靠着“屡败屡战,永不言败”的韧劲,将这块珍贵的品牌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海鸥的技术是高超的,营销策略是正确的,产品就一定能与国际高端复杂机械表比肩。国际表坛应该有海鸥的位置。”对于海鸥的核心技术水平,王德明颇有些自信,他说,海鸥一直在走自主研发之路,最近几年企业不断延伸技术与产业链,具备了“中华老字号”的含金量,与国际高端复杂机械腕表相比,海鸥差的是品牌效应,王德明说,“海鸥这个老字号蕴含了50多年的技术与文化的积淀,无疑为海鸥的品牌营销给予强大支撑,在实施一整套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海鸥要从中国第一向世界一流挑战。”
“钟泳麟曾说过,没用的地方做到极致就是奢侈品,机械表的雕琢空间很大,被誉为‘会动的艺术品’,顶级机械表将奢侈品的内涵演绎到极致。海鸥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挑战世界高端复杂表标准。”谈到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王德明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表不再仅仅作为计时工具,作为一种奢侈品,机械表体现了文化内涵,彰显了品位与价值,因此,海鸥要在做好机芯的基础上,不仅实现计时功能,更要在功能、外观、质量、奢华程度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表文化的需求,实现海鸥的品牌效应。
“我们深知,在国内领先并不代表在国际领先,‘海鸥’要走的路程还很长,我们要锁定瑞士同类标准,进军世界一流企业。”对于海鸥表跻身世界名表之都瑞士的规划,王德明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造国际化海鸥品牌,实现五年赶上瑞士同类产品水平的目标,我们不但要做中国表业的龙头,而且要立于世界手表之林,实现‘国际手表产业应有海鸥表位置’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