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新武器
一个人的战争2007年06月24日 上午 09:17在湖南衡阳县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贺元吉是迄今为止全村唯一的博士。但作为全村人的骄傲,贺元吉当初能够继续读书,仅仅因为他在家里的孩子中最小,而且身体最瘦弱。这样,哥哥、姐姐初中毕业后就相继回家务农,贺元吉则从初中一路读了下来。事实上,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只能供他一个。 贺元吉当然知道这一切,因此他也就格外珍惜得来不易的读书机会。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重点大学。接下来,又顺风顺水地被保送到国防科技大学读研、读博。2001底,博士毕业的贺元吉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进入某导弹技术研究所。
天性中那种永不言败的劲头,让贺元吉很快就从郁闷中走了出来……
到单位报到后的第十天,贺元吉接受了第一个科研项目。
那是一种最新型号的导弹武器,毁伤方式和智能化程度都是革命性的。这一研究在我军属于首次。也正因为如此,研制的难度就空前的大,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没有一点可以借鉴的经验;贺元吉和他的伙伴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一切都从起点开始,从初期调研和建立一套新的战标体系开始。
因为对武器系统还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除了全力投入到初期的预研工作中,贺元吉还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啃完了《导弹技术》《导弹飞行力学》等专著。接着,他便让所有人为之惊讶地编写出了全新的仿真系统和仿真程序,确保了项目演示与验证的圆满成功。 那天,在项目演示现场,一位军委首长看望了全体参研人员,对大家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研制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随着第一次飞行试验的到来,贺元吉和伙伴们接受考验的时候到了。然而,令贺元吉意想不到的是,在试验过程中,武器的关键性装置发生了可怕的断裂。这也就意味着,试验在局部上失败了。
贺元吉内心的郁闷和失望可想而知。毕竟,那是他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而项目本身对国家和军队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他是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试验一次性成功。然而,天不遂人愿。
不过,贺元吉天性中那种永不言败的劲头,让他很快就从郁闷中走了出来。他在微机上做出了完整的武器与目标物的模型,一次次验证、计算,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某装置设计不够合理,结构参量也存在瑕疵。此外,在反复的演示中,他还发现,气候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据此,科研组对这个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综合集成,作了部分改进。
此后,综合演示与飞行试验,皆大获成功。
到此,项目的研究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因为,武器系统的清除、回收和目标物的修复试验,也是项目最重要的部分,而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前期的试验。在作清除试验的时候,科研人员必须将所有的释放物一一找到,仔细测量后,算出相关数据。谈及这一过程,贺元吉的感受是两个字:难!苦!
试验是在那年的冬天,在北方寒冷的高原进行。
每天一大早,贺元吉都会第一个到达靶场,在凛冽的寒风中选点、布设、检查线路连接、观测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等大家到达以后,几乎所有的试验准备工作都已然就绪。
年底,项目获得专家团的认定。也就是说,贺元吉与伙伴们近三年的工作,终于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即将转化为战斗力。兴奋与喜悦,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但对贺元吉来说,最重要的还在于,他从预研、立项开始,再到研制、试验,项目的整个程序一跟到底,他也由此熟悉和适应了导弹研究的所有流程,并且让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博士研究生,一跃而为导弹研究领域极具潜力的新骨干。
总控室里一片喜气洋洋,贺元吉依旧保持着安静的坐姿……
这年10月,贺元吉加入到某新型武器研制小组。
项目上马两个月后,进行首次试飞试验。但在试验进行的前一天,贺元吉与合作方的一位领导在武器落速上产生了分歧。先是讨论,然后是争执;因为谁都说服不了谁,甚至发展到脸红脖子粗的争吵。最后,贺元吉拿出了所有的有关落速的试验数据,一个步骤一个程序地解说,才说服了对方。
第一枚实弹发射获得了成功;但兴奋劲还没过去,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发射中,出现了问题:武器飞行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利剑总要经历千锤百炼。但有人却因此对研究的前景产生了怀疑;有人甚至想放弃。但贺元吉不愿意。他开始从研制初期,从质量和设计,一步步作“失误归零”的查证,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某装置中一个小部件的材料强度不够,不适应飞行环境,才造成了问题的出现。贺元吉与材料工程师们一道,开始了繁杂、艰难的材料试验,最后在数千种新型材料中,找到了一种最理想的材料。然后,又经过大量的实装强度和飞行模拟试验,证明该材料完全适合新武器的要求。
大年初二,试验基地风雪交加。新一轮试飞试验如期进行。
总控室里,年轻的贺元吉静静地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深处却是风起云涌,忐忑不安,甚至,有一丝隐隐的担忧,如果再次失败,天大的责任将压在他的双肩,他瘦弱的肩膀能承受这一切吗?
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导弹腾空而起。在监视屏上,贺元吉紧张地注视着导弹的飞行轨迹。初期飞行正常;姿态正常;转向正常……渐渐地,贺元吉的心放了下来。因为导弹正按照他预想的航迹,向着既定的目标,飞扑而去。
15分钟后,落区观察所传来消息:导弹已经精确命中靶标。
总控室里一片喜气洋洋,贺元吉依旧保持着安静的坐姿,但眼里已经热泪盈眶……
带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歉疚之情,贺元吉重新回到了实验室……
贺元吉不抽烟,不嗜酒,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如果有时间,他只会在电脑上玩一种自己设计的游戏,他称作是“一个人的战争”:他先是为双方建立模型和数据库,然后一声令下,一方发动导弹攻击,而另一方进行防御;接下来,是又一轮突破和反突破的鏖战。不过,鏖战双方的指挥者都是他一个人。而从这样的游戏中,贺元吉常常能获得对自己的研究极为有益的启示。
当然,严格说来,贺元吉也曾经是一个标准的球迷。从1998年读博开始,每期的体坛周报他都必买。当年的世界杯期间,他不仅观看了每一场直播和录像,还详细记录下每场比赛的比分、进球球员的姓名、进球的时间,并且有自己对整场比赛的简单点评。但自从2002年进入研究所,体坛周报不买了,欧冠、德甲、英超这些以前必看的比赛也不看了。倒不是他不爱足球了,而是他不再有富裕的时间去当一个合格的球迷了。
其实,不仅是足球,他甚至连尽一个丈夫和父亲义务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妻子生女儿时是剖腹产。那天,直到手术结束时他才从实验室匆匆赶到医院,看了刚出生的女儿一眼。他当时刚刚上了一个新项目,是一种新型导弹,更是我军未来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武器,各级首长对这一研究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作为主研人员,他肩上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可想而知。他那时恨不得一天的时间当三天用。所以,在妻子床头他只站了几分钟,就带着对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的歉疚之情,回到了实验室。
如今,女儿已经快4岁了,他依然忙碌着,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每到周末,女儿经常会问:“爸爸还加班吗?”在女儿的印象里,爸爸是没有周末和周日的,因为爸爸总是不断地加班。如果哪天他告诉女儿说不加班,女儿的小脸就会笑成一朵花。女儿知道,不加班的爸爸会陪着她和妈妈一块儿上街、逛公园,还会给自己买好吃的糖果和新奇的玩具。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可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尽己所能,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为我们军队的武器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本来就是我的职责所在。现在,妻子已经完全理解了我,女儿还小,但我相信,等她长大了,她会明白和理解自己的父亲!”
贺元吉说,语含深情。
-----“说实话,出门去作客,都还不是主宾。主宾在家里压阵的。这个东西知者自知毋庸多言,敌人看见这可要心惊肉跳!咱看了都心跳,杀手太重了!
突防的多弹头系统?
在作清除试验的时候,科研人员必须将所有的释放物一一找到,仔细测量后,算出相关数据。谈及这一过程,贺元吉的感受是两个字:难!苦!
====================
看这段就很显然了,另外,文中提到进攻方和防御方,主人公是进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