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科工委今年年初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黄强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具体什么时候制造目前还没有定。”黄强还说:“我国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平。”
发言人黄强的表态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随后的所有报道中,人们没看到任何新鲜言论。在此之前,在西方媒体上,“中国已经拥有航母”、“中国建造的会是大型航母”、“10年之内,中国将拥有4艘航母”等惊世骇俗的猜测,已经泛滥成灾……在中国人自己还不知道是否要建造航母的时候,西方一些人已经为中国“造”出了一支又一支航母战斗群。这些为中国“造”航母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造”出的航母是什么样子?其意何在?
美国安全研究学院副教授斯托里:“中国航母早已下水”
本刊特约记者杨孝文
“中国第一艘航母已于2003年完工,排水量为4.8万吨,可搭载24架战斗机,每艘造价48亿元人民币”;“中国将使用自制航母对付美国航母”……多么耸人听闻的“新闻”!频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言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安全研究学院副教授伊安·斯托里。
“哪个时髦就研究哪个”
如果将伊安·斯托里称为“军事专家”,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这得从他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说起。斯托里出生于英国纽卡斯尔市,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获历史系学士学位。大学毕业没多久,他就厌烦了泡在故纸堆里研究历史的日子。看到当时的国际社会煞是热闹,他转攻国际关系学,先后获得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
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后,斯托里跑到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讲授亚太地区安全和澳大利亚国防政策等课程。因表现突出,一段时间后,他被提拔为迪肯大学国防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防战略研究课程班”的班主任。
不过几年后,斯托里又厌倦了学校生活,遂于2004年3月跑到美国,加盟位于檀香山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将亚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没多久,他又跳槽了——现在,斯托里变成了美国安全研究学院的副教授,主讲东南亚安全事务方面的选修课。
“跳槽”就像换衣服一样频繁的斯托里,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三心二意”,总是“哪个时髦便研究哪个”。近几年,眼见中国问题成了国际关系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他便一头扎了进来。
炒作“中国航母”的“专业户”
文如其人,斯托里有关中国的言论也“耐不住寂寞”,以耸人听闻见长。
从2002年开始,斯托里连续推出有关中国的专著,如《中国威胁:想象,神话和现实》、《龙的回归》等,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呼吁美国采取措施,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据说,他现在正忙着撰写专著《东南亚和中国的崛起:寻求安全》。
2003年12月,斯托里在美国海军作战学院的报刊上发表了《中国的航母雄心:从传闻中寻真相》一文,其中渲染说,中国启动航母建造计划,将使该地区产生一种担忧——一支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将被看作是一种威力巨大的作战力量投送工具,它将加重有关方面对中国试图用武力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并成为地区军事强国的担忧。“如果中国开始使其航母战斗群形成作战能力,台湾海峡两岸和南中国海的战略平衡将会发生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出现,将对整个东亚地区,尤其是对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敲响‘警钟’,并对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海上作战策略产生影响。”
此文一出,立即引发了西方国家围绕“中国航母计划”的新一轮争论,一些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纷纷发表文章或著书立说,从中国建不建航母、建什么样的航母、造成什么样的威胁等多个角度炒作“中国航母”。而斯托里则凭借这篇文章,差点获得在美国军界颇有影响的“水面海军文学奖”。从那之后,斯托里俨然成了“中国问题专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对“中国航母”的研究。
杜撰中国建造航母“两段论”
2006年6月,斯托里又“前进”了一步,发表文章大谈“中国的航母计划”,并提出了中国建造航母的“两段论”:
第一阶段,研究外国技术。斯托里声称,中国购买了多艘退役航母,目的是用于研究航母零部件。1984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退役的“墨尔本”号航母。对此,斯托里在文章中写道:据澳大利亚海军消息人士称,中国工程师对“墨尔本”号上的蒸气弹射装置尤其感兴趣,甚至要求澳方提供操作手册。据说,中国海军通过参考“墨尔本”号的设计,已在北方某海军机场建造了模拟飞行甲板。中国海军空降部队还在这个飞行甲板上进行了大量的飞行测试。改进后的飞行甲板采用了中国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光学着陆系统。第二个阶段,自行建造。斯托里说,中国的目标是拥有至少一艘航母,“中国似乎已下决心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而不是从他国购买现成的”。
不过,斯托里同时认为,中国若想建成一支航母战斗群,必须解决3个难题:第一,中国海军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舰载飞机;第二,中国仍需开发保护航母及其辅助舰艇的更先进的反潜和防空技术;第三,只有同时拥有两艘以上的航母,才能保证始终有一艘在海上执行任务。道听途说,不值一驳
更让人惊诧的是,斯托里在抛出“两段论”的同时,居然声称:“中国已经拥有航母!”他引用“据说”的消息称,中国已于1999年在上海造船厂开工建造一艘航母,同时也开始在湛江、大连建造海军基地和海港,以便航母停泊之用。他揣测称,中国第一艘轻型、常规动力航母的设计和建造,估计耗资约48亿元人民币,应该已于2003年下水、2005年左右正式服役。
但是,人们发现,斯托里在推出有关“中国航母”的文章时,总是喜欢用“根据外界猜测”、“据报道”等词语,早已将学术论文所要求的“严谨”二字丢到一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告诉本刊,“中国已经拥有航母”的说法非常可笑,道理非常简单——像航母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没法隐藏,如果中国真的已经拥有,美国军方肯定会有所察觉,也定会有所反应。
此外,斯托里关于中国购买废旧航母船体的分析,也不值得一驳。中国购买退役航母只是民间交易,买主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色彩的中国企业;船体在卖给中国前,所有设备、武器都已被拆除。而且,这些航母的空壳子大都改造成了娱乐或教育设施。
“墨尔本”号是中国企业购买的第一艘废弃航母,于1984年由中国联合拆船公司花150万美元,以废金属形式购进。澳大利亚方面交船前,将蒸汽弹射器、导航雷达等关键设备悉数拆除。1998年,中国“明斯克航空母舰工业公司”用500万美元,从韩国一家船只拆解公司购进苏联的“明斯克”号重型航母。经过18个月的修理,该舰被改造成一个水上博物馆,停泊在靠近深圳的海湾。2000年5月,天津天马拆船公司以84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购进“基辅”号航母,经过长时间的修理后,成为“北洋休闲港”工程的一部分,功能为“休闲活动、博物馆、展览、娱乐公园、休息场及教育设施”。1998年3月,澳门创律旅游和娱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从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2001-2002年间,它被拖到中国,用于改建为一座停泊在澳门湾的海上赌场及综合娱乐设施。
背景资料:航母战斗群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母战斗群,有单航母、双航母和三航母战斗群三种编组形式。在一般作战区域内,通常使用以一艘航母为核心、配以若干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反潜型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等组成的战斗群。在中度威胁区参战时,常使用以2艘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投入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常以3艘航母为核心组成战斗群,配以更多的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等。
航母战斗群具有极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以双航母战斗群为例,一般采用3层火力配备:第一层是外防区,距航母180-400公里。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侦察机、舰载雷达和攻击型核潜艇,对空中、水面、水下进行持续搜索。当发现来袭目标时,可用舰载攻击机、战斗机、反潜机等,对陆地、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同时发动攻击。第二层为中防区,距航母45—180公里。舰载雷达、声呐和直升机对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来袭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并可使用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等对来袭目标进行拦击。第三层防线主要用于自卫,采用战术导弹、鱼雷和舰炮等中、近程武器,对来袭目标进行最后的截击。
总之,一个规模巨大的航母战斗群,可以称之为“浮动的海上堡垒”,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国国际评估战略中心副主席费舍尔:“2016年,中国将拥有4艘航母”
本刊特约记者任秋凌
在所有恶炒“中国航母”的美国人中,嗓门最大的要数美国国际评估战略中心副主席理查德·费舍尔。最近几年,此人动不动就拿中国军队说事儿。尽管他的论据多属道听途说,但其论调在美国仍大有市场。
紧盯中国核武器和“航母”的“评论家”
理查德·费舍尔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记住——他长得很富态,一双不大的眼睛透着精明,脑袋上头发已经不多,嘴巴上的胡子却很浓密。
不知是因为费舍尔确实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还是因为他很会隐藏自己,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弄清楚此人的出生年月,就连他供职的国际评估战略中心的网站,对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笔:1981年毕业于纽约艾森豪威尔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居住于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妻子名叫南希·波达格尔,育有两子,一个叫本,一个叫山姆。费舍尔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混迹了两年,一直没找到称心的工作。直到1983年,他才在美国亲保守派的重要智囊组织传统基金会谋到一份差事。该组织从不避讳自己的保守特色,一贯强调美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这种立场与费舍尔不谋而合。
费舍尔在传统基金会找到了用武之地。为引起顶头上司和大众的注意,本来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的他,开始埋头研究核武器和航母。他以亚洲为研究方向,而其中的重点,则是中国军事。他总是绞尽脑汁地将论文标题和内容写得耸人听闻,以期获得最多??》的文章,将中国军队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说成是“将威胁世界安全”。
借助传统基金会的影响力,费舍尔渐渐小有名气,不时被一些学术团体请去发表演讲。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和媒体最关注的是苏联,亚洲军事问题属于冷门领域,费舍尔因此一直难有“大动作”。苏联解体后,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逐渐被视为“对美国的最大威胁”。费舍尔终于“时来运转”,粉墨登场了。
1999年,费舍尔出任美国众议院共和党政策委员会高级分析员,主攻中国军事和贸易等战略问题。他的工作就是将研究结果提交众议院选举委员会,告知国会大员们“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威胁着美国”。这种身份,使费舍尔迅速蹿红。他接二连三地向媒体爆“独家猛料”,《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简氏情报评论》等媒体竞相刊登他抛出的“重磅炸弹”。比如,2001年3月,美国有媒体称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暴风雪”超高速鱼雷。费舍尔立即就此展开评论:“这是一种依稀可见的威胁!这种鱼雷的航行速度在200节左右,是普通鱼雷的5到6倍,特别适于攻击航母之类的大型水面战舰。”
在《中国新型战机挑战美制空权》一文中,费舍尔说,中国大陆近年来购买和自行生产的新型战机将成为解放军的“撒手锏”,并已经对美国空军在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制空权形成巨大挑战。
叫嚷“警惕中国航母威胁”
最近几个月,费舍尔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拿所谓的“中国航母计划”大做文章。
去年11月7日,费舍尔发表《中国航母计划最新情况》的长篇分析文章。“是的,没错,中国迫切需要航母”,他在文章的开头便点明了主旨。接着,费舍尔开始渲染“中国航母计划”:“今年(2006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国际海军装备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售2架苏-33舰载战斗机。这一数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提升到48-50架。这些飞机可以武装3个航母战斗群……假如中国购买的这些战斗机获得俄方提供的升级支持,那么,解放军海军主战飞机的性能就能超越美国海军,而中国在其海岸1000英里范围内采取军事行动时,可调用的航母数量将超过美国及其盟友。”
而且,“航母战斗群进入某一海域后,可以在该海域形成空中优势和海上封锁,因此,(中国一旦拥有航母)将对韩国的部分岛屿、菲律宾的岛屿、印度尼西亚的纳图那群岛等形成巨大的威慑。”
费舍尔分析称,中国已经制定了“航母建造计划”:2008年,完成对第一艘航母作战训练舰的修复和改造(这艘所谓的训练舰,就是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2010年,建成第一艘新型航母;到2016年,共建成3艘航母,加上“瓦良格”号,中国将拥有4艘满载排水量6万-9万吨级的航母,可以搭载至少12支战术中队。
费舍尔还预测,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编队的机制为:7艘导弹驱逐舰、8艘导弹护卫舰、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7万吨级航母所能搭载的舰载机数目一般为32-64架。中国首批建造的航母将按照大型化设计,可以按64架计算,其中包括18架苏-33、36架歼-10C、4架YJ-200预警机、2架Y12-700反潜巡逻机、4架直升机,作战半径达1800-2000公里……
最后,费舍尔下结论说:中国如果选择了俄罗斯型航母,意味着中国将追随俄罗斯的军事学说,将陆地作战和海上作战相结合,以满足防卫战略需要;假如中国选择发展美国型航母(注:大型航母),意味着中国有更大的战略野心,即能够在东亚之外投放更多的政治军事力量。他声称,中国的航母计划对于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来说,都是“严重威胁”,“作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倡导者,美国必须警觉这一来自中国的威胁。”
漏洞百出的“证据”和结论
费舍尔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但很快就有西方军事专家指出,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能发现,费舍尔的文章漏洞百出,结论多是主观臆断,“证据”纯属子虚乌有。
造航母不同于造手枪、子弹,不可能在地下室完成,偌大的船体必须露天打造。中国如果真在建造航母,怎么可能躲过美国卫星和间谍的“贼眼”?美国政府会等着让费舍尔先发布这一“惊天消息”吗?
费舍尔的文章发表后,不少媒体和军事迷都质疑: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建一艘航母需要多少年?中国在不到10年时间里建3艘大型航母,可能吗?
尽管如此,费舍尔的言论还是蒙蔽了不少美国人,甚至不少华盛顿官员也认为“这个家伙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果这些美国政界的高层人士也听信了费舍尔的说辞,并据此调整对华政策,必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背景资料:大小航母作用不同
与中小型航母相比较,大型航母更具有“冲击力”。通常,中小型航母配备的护航舰只相对较少,搭载的作战飞机和直升机数量有限,较为适合在近海海域,最多也只能到中近海域活动,主要承担战役级以下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而大型航母编队则配备有数量较多的护航舰只,航母上可搭载70架以上各型作战飞机和直升机,适合远海综合作战行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武器。
美俄海军都发展有大型航母,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从战略层面上看,美国的大型航母更偏重于进攻性,而俄罗斯的大型航母更偏重于防御。从战术层面上看,目前美国大型航母主要作战任务是对地打击兼顾制空。而俄罗斯航母,其主要的舰载机苏-33主要是为舰队远海防空争夺制空权。从技术层面上看,美俄大型航母的最大区别是:美国航母的舰载机采用的是蒸汽弹射器起飞方式,而俄罗斯航母全部采用跃飞式甲板起飞。
鼓吹“中国航母威胁论”的人之所以武断地说“中国急欲研制与建造大型航母,而不再注重中型以下航母”,其潜台词是:中国发展大型航母决不是为了近海,而是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李杰)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解放军欲仿制美国航母”
本刊特约撰稿程艳玲
若盘点西方媒体近来炒作的“中国航母威胁论”,其中最荒诞的,要数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爆料的“水泥航母”——一个建在上海青浦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居然成了中国“建造航母”和“研究攻击美国航母”的证据。据说美国驻华大使馆都被惊动了,要求现场勘察这艘“中国航母”。
炮制这篇“奇文”的,就是《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安德烈·平可夫。
靠紧盯中国出名
安德烈·平可夫,乍一听是个“洋人”,实际上却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平可夫原名张毅弘,1963年生于云南。据他自己回忆,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但他对自己评价颇高,自称“在21岁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绝对的天才——9岁开始读报,可以辩论越南战争问题。11岁时与大人讨论朱可夫(注:二战时期苏联著名将领)的莫斯科保卫战,甚至狂言他指挥有问题……13岁时能够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酷爱西方的绘画艺术”。但他也承认:“坦率地说,我当时几乎没有朋友,我生性傲慢,甚至看不起自己的老师。”
1984年,21岁的张毅弘从昆明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两年后自费赴日本,在东京一所日语学校学习日语,1988年成为青山学院国际政治学部的预科生,主修苏联当代政治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张毅弘的日子过得很苦。据他回忆,每天凌晨3点,闹钟一响,他就得马上起床,在30分钟内赶到《朝日新闻》大森派送所,领取近200份当天的《朝日新闻》报纸,送到每一位订户房间内,靠此挣些学费。每周只有星期日下午,他才能休息半天。
由于压力过大,在日本期间,张毅弘一度要靠服用大量镇静药来支撑学习和生活。他最终没能拿到硕士学位,于1990年离开学校,一边打工,一边写些文章挣稿费。
在靠稿费过活的那段时间,张毅弘找到了赚钱、出名的“捷径”——披露“中国军事内幕”。他的名字开始大量出现在日本报纸上。当时正值西方大肆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热潮,这个自称“对共产主义毫无兴趣”的中国大陆留学生能够频频“爆料”,正中西方国家一些人的下怀,甚至连美国中情局编撰的《每日中国报告》,也时常转载他的报道和评论。
充满争议的“军事评论家”
1993年,张毅弘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创办了汉和信息中心。此时,昔日的穷学生已经变成了“国际军事评论家”安德烈·平可夫。1996年,平可夫在莫斯科求见俄空军总司令捷列金大将,后者问他为什么取名“平可夫”,他回答说,因为他崇拜苏联名将朱可夫元帅;还说当年在日本穷困潦倒的时候,经常读朱可夫的回忆录,甚至可以背诵其中的不少段落。捷列金听后大为感动……“平可夫”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已无从考证,不过它的确迅速被人们记住了。
平可夫搞军事“研究”是半路出家,基本功不扎实,要想迅速走红,得靠不寻常的手段。他在日本学过苏联当代政治学,会说俄语,于是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动荡的时机,跑到那里,把道听途说的有关中国的小道消息加工一番,再加上渲染、猜测,拼凑成文。这些文章迎合了西方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需要,他因此一举成名,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都曾邀他前去讲学,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也曾聘他出任亚洲特派员。
平可夫经常回中国,国内不少军事迷都见过他。但是,他的“军事评论家”身份受到了很多质疑。其一,他的观点很不严谨,多属捕风捉影,比如“中国拣来美国导弹残骸仿造巡航导弹”、“中国到乌克兰偷艺发展导弹列车”……在杭州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平可夫又口出惊人之语,称中国军事实力将在20年内赶超美国。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栏目的马鼎盛先生说他“吹”得太玄乎,他马上“宣战”,扬言要亲自去凤凰卫视,“用三五分钟时间”,给马先生“教授入门课程”。让军事问题专家反感的是,平可夫的立场非常不公正,喜欢帮西方媒体“吹喇叭”。他还多次去台湾,研讨“如何应对大陆军力崛起”。今年1月22日,他还特意跑到台湾,专访了号称“陈水扁亲信中的亲信”的台湾“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两人一唱一和,大肆鼓吹“大陆军事威胁论”。平可夫提醒柯承亨说,日本“今??日程”。柯承亨则马上搭腔称:“如果日本能够出售武器,对于台湾将会非常有帮助。”
“水泥航母”也成“威胁”
平可夫最近一次比较可笑的表演,是推出“水泥航母威胁论”。他在《汉和防务评论》上称,中国在上海青浦建造了一艘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一模一样的水泥航母,“甚至连跑道的划线比例、方式都与美国航母完全一样,甲板上还有几架类似歼-6外形的战斗机模型;舰桥的尺寸、外形也完全相同”。文章认定,这一仿真工程表明,中国正在认真研究美国的航母,具有军事意图。平可夫还分析说:“中国的仿制工作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军事攻击美国航母之道,二是为中国未来兴建航母做相应的技术论证。”
笔者几年前就看过这艘被炒得神乎其神的“水泥航母”。当时,笔者从上海乘坐旅游大巴路过青浦,半路上忽然看见一艘巨大的“航母”停在路边的水塘里,询问车上的导游,导游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这是公园里修的娱乐设施,“逗小孩子玩!”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时,谁会想到,它在平可夫的眼里,居然成了“军事威胁”。
实际上,平可夫一直在紧盯“中国航母”。早在1993年,他就在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大谈“中国发展航母”。后来,他又编造了不少与“中国航母”有关的话题,散布“中国威胁论”。
平可夫针对“水泥航母”的胡言乱语,遭到了中国媒体的一致批驳。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他在《汉和防务评论》的网站上贴了一篇题为《从航空母舰事件看中国的军事透明度》的文章,污蔑国内媒体“对于自身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毫无清醒的认识”,并重复了一遍他以往的臆测之语。
有军事专家称,平可夫不妨亲自去看看那艘“水泥航母”。“航母”内部宽敞的游戏大厅,对他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他声称这艘“水泥航母”“完全仿真”,难道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内部,安装的也是各式各样的游戏机,而非迷宫一样的舱室和复杂的线路?!
从日澳韩冒出的噪音:“搞大型航母,争海上霸权”
孙绍红 陆涛 薛皓
多田智彦,日本军事技术研究专家,被评为日本舰载武器评论领域“第一人”。
在2006年5月号的《世界舰船》上,多田智彦发表了《2020年世界的航母势力》一文,称中国曾几次制订建造航母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制造1.5万-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20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2艘4.8万吨的航母。但由于没有先进的舰载机等原因,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
多田智彦“调查研究”了中国购买的乌克兰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情况。该航母与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同属“库兹涅佐夫”级,长305米,满载排水量达5.89万吨。2004年、2005年,多田智彦两次到大连,“从远处看到,‘瓦良格’号上布满铁锈,没有发现要变成宾馆或是主题公园的迹象”。他猜测说,也许中国已完成了对该舰的研究,开始着手将其修复。乌克兰将其卖给中国时虽已拆去了主要设备,但“中国海军拥有国产蒸汽发动机技术,将其修复并使之能够航行没有问题。即使不能航行,也可以拖到既定海域,作为舰载机训练舰使用”。多田智彦甚至推测说,“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极有可能被中国作为设计、训练之物加以运用,或许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训练舰。”
萨姆·巴特曼,澳大利亚海洋战略专家、新加坡防务和战略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是鼓吹“中国航母威胁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巴特曼在一篇名为《解放军海军扩张对东亚安全的影响》的论文中称:“从短期内看,中国可能购买2.5万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从长期来看,中国可能购买5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但能够推断,中国人的第一艘航母应该是大型的!北京已经制定了计划,准备建立一支拥有2-3艘航母的舰队。”
李御宁,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是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比较文化评论家,等等。
今年1月2日,在接受《韩国先驱论坛报》采访时,李御宁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谈到了“中国航母”问题:“中国的夙愿就是拥有航母,因为大陆国家要压制海洋国家获得霸权,最需要的就是航空母舰。汉族掌控中国的时间其实不到300年,因此他们有一种被害意识。航空母舰是中国试图称王称霸的象征。我正在观望奥运会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想写一本‘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