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关税减让实施时间很近了,沃尔沃、斯柯达等进口车商就迫不及待地提前打出了“关税牌”,抛出了降价2万—3万元的消息。与此同时,丰田也宣布停止即将于半年后实现国产的中级车佳美的进口。
降价与国产化,恰好代表了跨国公司应对关税下调的两种不同路径。沃尔沃、斯柯达尚未国产,提前降价可以提高价格竞争力,吸引岁末年初持币待购的人群。一年前的此时,最高达7万元的大降价和新车的低价入市,令沃尔沃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增长了86%,此番动作,自然希望在中级车进口量不断萎缩的时刻继续抢占市场。
丰田等已经实现本地化生产的跨国公司则不然。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建厂的首要目标,依然是看好巨大的中国市场,不论是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还是新来的丰田、日产,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由于当前国内车市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把全球畅销的车型同步拿到中国市场,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也会给对手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表示,“只要市场需要就会拿来国产”。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进口明星产品加入了国产行列,如丰田皇冠、丰田佳美、本田思域等。进口“试水”之后再进行国产,既可以降低车型选择的风险,又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有保证的市场,也是精明的日本车商的惯用策略。
某种车型国产化的开始,也就是其进口历史的结束,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打自己。留在进口名单中的,往往是那些需求量不大并且暂时没有国产计划的产品。随着国产车型的增多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产车对进口车的替代作用大大加强,将进口车挤向了大排量、高档化和个性化的细分市场。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排量在2.5升—3.0升、1.5升—2.0升和大于3.0升的汽车占进口汽车总量的93.7%,其中排量1.5升—2.0升的汽车进口量下降了47.8%,其他两种排量汽车的进口量和单车价格则继续保持增长。正因为如此,虽然入世之后汽车进口数量不断大幅增长,但与国内车市规模的迅猛增长相比,进口车的力量依然非常微弱,其市场份额一直在4%左右徘徊,所占比重最高的时候也不到8%,只能是国产车的有益补充。
在我国,进口车价主要由进口价格、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构成的综合税率、仓储运输费用以及经销商利润四大因素决定,关税是变化幅度最大的一项。关税的下调的确可以直接带来进口车价的降低,但由于汇率与经销商利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关税降低的作用也会大大削弱。比如,欧元汇率的持续上升几乎将2005年关税下调的效果抵消,使不少欧洲车型的价格不降反涨。
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关税的下调幅度也逐步缓慢。除了2002年关税降低的幅度接近30%之外,此后几年下调的幅度只有4%—6%。2006年虽然有两次关税降低,但分别只有2个和3个百分点,很难对进口车价产生明显的下拉作用。商务部日前也曾表示,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下调幅度不大,而25%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和8%的消费税累加起来,我国进口汽车的综合税率仍超过50%,因此,关税降低对进口汽车价格影响不大。
与关税相比,相关政策的调整与规范对进口车的影响更加直接。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落地征税政策已经使汽车进口贸易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导致了经销商经营方式的改变。落地征税政策要求“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保税区不得再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经销商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利用保税区内的免税政策、仓储费用低廉及退运手续简便等优势大量仓储进口小汽车,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随之加大,因此,为避免资金风险并获得较大利润,多数汽车经销商开始根据国内订单确定进口数量。这一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实施当月,以保税区仓储方式进口汽车的数量下降了87%,一般贸易进口量则增长了2.1倍。
此外,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从今年起,只有得到国外汽车厂家授权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口和销售进口汽车。拿不到授权就只能退市,进口车商大洗牌的序幕由此拉开。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汽车的企业数量由去年同期的2038家下降为1142家,降幅高达78.5%。
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今年在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取消的双重刺激下,汽车进口出现了入世后首次数量下降的罕见局面。
虽然进口车与国产车之间在产品和价格上都呈现出互补的格局,正面交锋并不多见,但进口中级豪华车通过不断降价给国产豪华车阵营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由于豪华车细分市场规模较小,因此很难影响整个车市的价格体系。对于2006年的国产车市场来说,关税下调的悬念即将解除,更直接的价格压力还是来自于产能过剩和供求失衡的力量,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也将促使生产企业采取更灵活更到位的价格策略。当前车市的恢复性增长与赢利面的回升,是建立在厂商的主动限产、亏损企业减亏扭亏以及生产企业向经销商压货的基础之上的,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考验,车价要想继续保持稳定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此外,零部件关税的下调、生产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合资各方合作意识的增强,都将为明年的车市制造一定的降价空间。(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