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白藤箱中发现的已经粘成一堆的丝绸服装,更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此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唐代皇家丝绸是什么样的,而这次发现的箱子里一共有几百件衣服,里面有惠安皇太后的,甚至包括武则天的裙子。遗憾的是,大部分丝织品已经炭化和部分炭化。但在炭化的丝织品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有5件蹙金绣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显微镜下人们发现,这5件蹙金绣的金线是用黄金拉成的,它们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正是这些镶嵌在织物中的金线阻挡了时光的侵蚀,让人们在1000多年后还能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
当考古人员揭开已经破碎的大理石盖板,直接从顶部进入时发现,这间石室中摆满了珍宝,其中金银器就有121件,各种珠宝玉石400多件……
在金银器中,最奇妙的是两个鎏金银质圆球,叫“香囊”,在球内的小碗中装上香料,点燃后香气就从镂空的纹饰中溢出。当年,它们是被悬挂着使用的,为了防止香囊晃动时香料流出,工匠们在内部装了两个平衡环,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滚动而香碗的重心却不动。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
锡杖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出行时驱赶毒蛇害虫用的,后来演变成佛教权威的象征。这次出土的长1.96米的双环12轮鎏金银锡杖,一共用去了62两黄金、58两白银。杖首两个金轮上套着12枚雕花的金环,金环围绕着两重象征圣洁的莲花宝座,顶端是一颗象征智慧的宝珠。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锡杖,在全世界的佛教法器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地宫中的第三道石门后是地宫的中室。一顶硕大的汉白玉灵帐几乎把中室占满了,灵帐顶端罩着3件用纯金罗纹线和丝线交织而成的袈裟,旁边还放着一双金丝绣鞋。考古人员在灵帐后边发现了一只已经腐朽的檀木箱,箱中装满了瓷器,初看起来,这些瓷器不过是碗碟一类的生活用具,但仔细端详发现这些瓷器的颜色非同一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禚振西介绍说,这就是秘色瓷。秘色瓷是青瓷中的顶级之作,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每一件成品都是珍品,在当时比金银还贵重,只作为贡品献给皇室。由于烧制工艺早已失传,现代人从未见过真正的秘色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些秘色瓷器,不仅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也让今天的人们有幸看到当年只有皇帝才可享用的瓷宝。
此外,在法门寺地宫中室,考古人员还意外地发现了20件玻璃制品。在煤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前,玻璃制品几乎可以与珠宝钻石等价。当时只有伊斯兰国家才掌握精湛的玻璃烧造工艺,因此,考古专家相信,这些玻璃制品来自异域,玻璃器上的纹饰有着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刻纹玻璃在伊斯兰早期十分流行,但像这样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整件器皿却极为罕见,其中的玻璃盘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釉彩玻璃。
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在古老的东方历法上恰好是佛诞生的时刻,那个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在古籍中记载、在信徒心里膜拜的佛指舍利真的在法门寺地宫出现了……
地宫内的挖掘已接近尾声,只剩下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和后室的一个用丝绸包着的大包裹没有打开。考古人员开始小心地解这个包裹已经炭化的结。大约用了两个小时,他们成功了,光彩夺目的宝函露了出来。宝函一层套着一层,最外面是檀香木的,已经朽烂,接下来是金、银、玉、珍珠镶嵌的各种宝函,一共套了8层,最里面是一座闪闪发光的纯金四门小塔。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回忆说:“我把那个宝珠顶的单檐四门纯金塔动了一下,发现它是可以移动的,然后就把盖子揭开,在塔座上有个银柱,银柱上套着一个白色的管子。我一看,完全和真身志文塔上面说的佛指舍利一样。我脱口而出:‘不得了,发现佛指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