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钱商
原名: The MONEYCHANGERS
作者: 阿瑟·黑利
译者: 陆谷孙
张增健
翟象俊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书号: 10188·216
发行时间: 1981年9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的描写,反映出两方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的拜金主义。
钱商
〔加拿大〕阿瑟·黑利著
陆谷孙 张增健 翟象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Arthur Hailey
The MONEYCHANGERS
本书根据Bantam Books,Ine., 1976年版译出
钱 商
〔加拿大〕阿瑟·黑利著
陆谷孙 张增健 翟象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上海延安中路955弄14 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江西印刷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32 印张20.125 字数443, 000
1981 年9 月第1版 1981 年9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1-69, 500册
书号:10188·216 定价:(五)1.45 元
主要人物表
班·罗塞利 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总裁
亚历克斯·范德沃特 美一商常务副总经理
马戈特·布雷肯 律师,亚历克斯的情妇
西莉亚 亚历克斯的妻子,精神病患者
罗斯科·海沃德 美一商常务副总经理
多拉·卡拉汉 罗斯科的女秘书
杰罗姆·帕特顿 美一商董事会副董事长,班·罗塞利死后
接任总裁之职
迪克·弗伦奇 美一商副总经理兼对外联络部主任
诺兰·温赖特 美一商副总经理兼安全部主任
埃德温娜·多尔西 美一商市中心分行经理
刘易斯·多尔西 经济学家,埃德温娜的丈夫
迈尔斯·伊斯汀 美一商市中心分行营业部助理
胡安尼塔·努涅兹 美一商市中心分行出纳员
埃斯特拉 胡安尼塔·努涅兹的女儿
乔治·夸特梅因 超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阿弗丽尔·德弗罗 超国公司雇用的女招待
英 尼 斯
达尔林普尔 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
俄国佬奥敏斯基 高利贷者,犯罪集团的首脑
托尼·贝尔·马里诺 犯罪集团首脑
丹尼·克里根 犯罪集团成员,伪币等印制者
朱尔斯·拉罗卡 犯罪集团成员

译 后 记
阿瑟·黑利,加拿大籍小说家,以描写当代美国社会问题而著称。他所创造的长篇小说不仅在美国畅销一时,而且先后被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 阿瑟·黑利一九二○年生于英国,家境贫困,十四岁便中途辍学;战前做过职员,二次大战期间在英国皇家空军当飞行员;一九四七年移居加拿大,并入了加拿大籍,做过房地产生意,当过商业报刊编辑和广告商。在一九五六年开始专业创作之前,他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有《最后诊断》 (1959)、 《身居要职》 (1962)、 《大饭店》 (1965)、 《航空港》(1968)、《汽车城》(1971)、《钱商》(1975)和《超负荷》(1979)等长篇小说,多以当代美国社会为背景,着重描写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以及许多行业所面临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他的小说通常围绕某一企业部门——大饭店、机场、医院、银行等——的业务活动展开情节,提供颇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也接触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少弊端,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当代美国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阿瑟·黑利是个创作态度比较严肃的作家。他认为写现代小说离不开“事实和知识”。他每写一部作品,总要先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对作品涉及到的实业部门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例如,为了写《钱商》,他不仅研究了现代银行业的各个方面,还跟许多银行人员,上自总裁、经理,下至出纳员、警卫员等各种人结交往来,对一些同银行业有关的企事业、政府部门也进行了广阔的采访和详尽的调查。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即使是许多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也由于作家了解得仔细透彻而写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使人读来不觉得枯燥。
《钱商》是阿瑟·黑利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出版于一九七五年。作家继医院、旅馆、航空、汽车工业等部门之后,在这部小说中选取了金融业这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当敏感的部门作为描写的主体,通过一家美国大银行由盛而衰,最后几乎倒闭的曲折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繁华假象掩盖下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就在《钱商》出版的当年,美国即有三家银行宣布倒闭,一百五十多家银行受到政府通货审查机构的监视,连美国有些报刊在评论这部小说时也认为书中所反映的金融危机具有“时代的特征”。
当然,作家并没有能在他的作品中正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而只是把它简单地归结为银行副总裁海沃德追求高额利率、攀附国际垄断资本这样一条错误经营路线所造成的恶果。然而小说毕竟把银行的濒临破产跟以跨国公司(在小说中称为“超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的贪得无厌和巧取豪夺挂上了钩,并且对跨国公司为转嫁其自身的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卑鄙手法作了相当真实的揭露,这在黑利的创造上无疑是一个进步。
随着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一步步陷入危机的过程,小说展现出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画面:下层人民为维护生存权利而进行的“合法示威”;道德的沦丧、精神的没落等所引起的众多家族的解体;形形色色犯罪活动的蔓延和猖獗;监狱中的种种腐败现象……这些在作品中都有或详或略的描写。阅读《钱商》可以使我们形象化地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没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作家对下层人民和有色人种所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显然是同情的,对于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所显示的力量也是认识到的,但作家所关心、重视的毕竟还是他本人所属的“中产阶级” 。在那一群“钱商”中,黑利最为欣赏并着重描写的,是作为海沃德对立面的另一位银行副总裁范德沃特。此人富有事业心,有胆识,有能力,目光远大,性格坚强,关心群众的利益。当海沃德极力主张增加对大企业的巨额贷款以追求高额利率时,范德沃特却针锋相对地力主发展小额储蓄,资助低房租住宅的建设。后来,银行因采纳了海沃德的主张而濒临破产,这时银行董事会才如梦初醒,决定任命范德沃特为总裁,让他挑起拯救银行的重担。无疑,作家对范德沃特式的人物是寄予了全部希望的,仿佛凭了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就可以扭转乾坤,就可以拯救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了。这当然只能是作者的一种愿望而已。
我们水平有限,译本中错误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全书由 Ken777 校对、排版制作。
2007 年06 月06 日一校
2008 年02 月23 日二校
观者三校重排
2008年 3月3 日星期一
18: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