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亲爱的星际粉丝、暗黑粉丝、魔兽粉丝、魔兽世界粉丝,让我们来重拾暴雪那段历史与过往,因为它会指引我们找到最初的信仰,谨以此篇献给所有暴雪粉丝们!
传说中几千年前,克里特岛的弥诺斯王曾命令岛上最优秀的工匠代达罗斯修建一座绝世无双的迷宫,用以圈养自己那牛首人身的儿子弥诺陶洛斯。迷宫完成时,代达罗斯自己却差点迷失在那层层叠叠的长廊阶梯中。
而在暴雪公司总裁Mike Morhaime看来,《魔兽世界》就是那座曲折纵横的迷宫。暴雪曾在无数的岔道间中不知所措地徘徊,小心翼翼地躲避不知在何处的怪物。
blizzard取名自偶然,却已成不朽:神奇诞生之地、不可思议之地、梦想成真之地。
序曲——暴雪的精品信仰
2003年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对于Mike Morhaime和Allen Adham来说,也许是自他们建立Silicon & Synapse以来最燥热难熬的季节。7月1日,《魔兽争霸Ⅲ:冰封王座》发售,暴雪打完了手里的最后一张牌,未来听天由命,而下一款产品的发行遥遥无期;《冰封王座》发售的前一天,暴雪副总裁Bill Roper带着暴雪北方的三位创始人——Erich Schaefer、Max Schaefer和David Brevik集体离职远走高飞,从此暴雪北方名存实亡;维旺迪集团在忍受了几年暴雪冠冕堂皇地跳票后终于动了把这个金子招牌卖掉的念头,以图小赚一笔来对付媒体舆论、债务压力,以及年度财务单。
对一个以“出手即精品”为信条的游戏公司来说,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岁月了。
想想那段艰苦的时日:为了支付员工的薪水,Mike Morhaime和Allen Adham需要从个人信用卡提取现金,依赖个人的借款来支撑暴雪的前身Silicon & Synapse。在那段时间里,他们需要调动雇员的最大积极性发挥自己的才智,又需要承受只出不入“耕耘期”的痛楚。若从资金流动的视角看,当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产品寥寥。但这就是暴雪想要的。
在竞争激烈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的游戏界,促使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制作伟大游戏作品的梦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公司未来的向往——这是长久以来暴雪的梦想和动力。暴雪在1994年被游戏发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收购。对于许多创造性的游戏公司来说,收购往往意味着死亡,但暴雪的这步棋则不同于一般并购之举——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游戏的自主开发权。
暴雪所信仰的“精品战略”,是在游戏开发的数量与质量上的一场革命。这无疑是艰辛而危险的道路,想想那些伟大的先行者:牛蛙、西木、黑岛……作为今日硕果仅存、依靠复杂宏大的“硬核”游戏吸引玩家的游戏开发商,暴雪已经成为游戏界的一个句号——在这极度功利的游戏业界,他们伟大的传统与梦想再无人继承。
山重水复——幽灵跳票,魔兽救场
暴雪一直坚持的精品路线在2003年夏天似乎走到了尽头。自《星际争霸:幽灵》的无尽跳票以来,暴雪对游戏质量的苛刻追求已入牛角尖,Bill Roper与“三巨头”的出走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精品化”战略也已经无法再支撑公司本身的发展。而威望迪游戏部门的亏损更让暴雪为图自保不得不开发一个在短时间内即能获利非凡的游戏,以此来堵上母公司的高层喋喋不休的嘴。于是对网络游戏潮流的追赶成为了暴雪唯一能捕捉的方向。一年后,《魔兽世界》诞生。
必须重复再重复的玩法称为“刷”,亦称泡菜,魔兽算不算此范畴?
当然,《魔兽世界》曾为网络游戏开发者们带来启发,但自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开始,泡菜游戏特有的元素就已成为游戏的主流。表面上的风光无限终究难掩blizzard金子招牌灵感失血的苍白。战场刷子、竞技场刷子,还有大量的"刷子"为了牌子换取的装备耗而费大量的精力去刷副本。每天的日常任务循环反复,如果不是宅人,这些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而这些诸如对极品装备、在线时间的追求,则已经属于网络游戏中甜到发腻的那些类型了。吃过30块浓郁奶油的蛋糕感觉怎样?再来一块如何?
从这个角度说,当初曾作为一个引导者进入网络游戏界的暴雪,如今也和它曾引导过的那些对象一起合流了。当然,人才流失造成的短时间无法弥补的实力损伤使暴雪在《魔兽世界》上力不从心。
迷宫两条路:泡菜娱乐大众?精品赢得人心?
于是在对《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魔兽争霸》的顶礼膜拜后,大众玩家第一次发出了对暴雪游戏品质的质疑:商业系统的糟糕,刷声望的疲惫、巨型副本对玩家耐心与神经的折磨。
《燃烧远征》发行后,这种质疑达到最高峰。玩家们显然对游戏层出不穷的BUG、为德莱尼编造的生硬剧情嗤之以鼻--那些为圆谎而粗制滥造的故事侮辱了他们的智商,还侮辱了他们的情商。于是一群美国玩家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来嘲笑《燃烧远征》中令人发指的BUG和自相矛盾的剧情。
星际争霸
现在看来,《魔兽世界》的风靡更多是依靠暴雪长久以来的精品化战略所营造的良好口碑所打下的群众基础--这听起来像是讽刺,《魔兽世界》的成功建立于传统的基石之上。暴雪单机游戏的死忠之外,慕名而来的新生代网络游戏玩家对《魔兽世界》多数只是抱有一种异邦猎奇式的新鲜玩味。
不知《魔兽世界》设计师们亲身体验自己的产品时是否产生与玩家相同的感受,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是游戏死忠。
游戏创作者对玩游戏不感兴趣,这在暴雪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看到许多制作游戏的人根本不玩游戏真是让我大吃一惊。”Bill Roper说。于是我们至少可以抱有信心:暴雪制作游戏的那帮家伙能和我们一样了解,若在游戏中花费掉时间却得不到乐趣是多么无聊的事情。
星际和暗黑不仅仅只是游戏,更是用户的积累
《魔兽世界》是暴雪陷入迷谭的开始。在利益至上的时代里,开发者对游戏品质吹毛求疵的追求是否还有意义?创造最伟大的游戏的梦想是否还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世界其实就是这样无奈,追寻曾经的梦想固然美好,只是往往事与愿违。暴雪对商业的妥协,既是在商业社会生存的必要,亦是消费时代的必然--毕竟生活本身并非理想。
工匠代达罗斯为弥诺斯王建造那座绝世无双的迷宫时,自己差点困在自己建造的地下宫殿中没走出来。而现在,《魔兽世界》就是那座迷宫,暴雪迷失其中,小心翼翼寻找通往光明的道路。
柳暗花明——金钱,让暴雪飞升
浮光掠影、感性肆意繁殖、梦想诞生而又破灭的年份,迷茫的一代在21世纪缓慢消逝。无数的人生或陷入理想继续的勉强或迈进改变的彷徨,然后信仰最终也慢慢跑光。 Mike Morhaime终究还是一个梦想主义者。他清楚地了解:游戏界追求的商业流行元素对暴雪来说只是临时消费品,《魔兽世界》的泡菜化是在透支自己金子招牌的威信与吸引力。日益功利,产品日益流水线的暴雪,讨好商业的技巧和套路会愈发成熟,但离商业世界愈近的同时,离玩家只会愈发遥远。
刀锋女王之《星际争霸》近乎完美,完美的让2代星际无法逾越而跳票,但将来的暴雪还会坚持这种信仰吗?
在经过《星际争霸Ⅱ》的绝地反击之后,暴雪再次用《暗黑破坏神Ⅲ》这史诗般的续作来证明2003年对一般公司几乎算是灾难的人才流失后,他们对梦想的坚持--暴雪远未失去在极度功利的游戏业界赖以生存的根基:大众口碑、白金招牌、天才与创意、对精益求精的游戏品质极端的追求。暴雪没有改变,它仍是最新奇的创意与最具个性的游戏发明家汇聚的场所、PC游戏的白金殿堂、玩家心中基督徒的耶路撒冷。
而这也终于打消了自《魔兽世界》后玩家对暴雪的疑虑:这个游戏界对游戏表象而非内涵的追求铺天盖地的时代,暴雪在单机游戏市场萧条与人才流失造成的动荡中,是否会被《魔兽世界》吸引而来的滚滚暴利烧坏头脑,而放弃长久以来所坚持的精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