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走时钱三强很高兴,郭永怀也很开怀,李佩后来才知道,是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两弹一星的功臣元勋里边,好像是23个,是23个吧。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钱学森先生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其他人或者是核武器,或者是导弹,只有郭先生三方面都参加了。
谈庆明(中科力学所研究员):党中央去征求钱学森意见,我们要发展原子弹,你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郭永怀去。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问号,因为郭永怀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也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那么钱先生用了四个字毫不犹豫,实践证明他担当了这四个字,他解决了问题。
郭永怀为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
解说:这是中科院力学所清静的小院,郭永怀的塑像是1989年树立的,当时的一个插曲是竟然找不到一张他个人的正面近照,好在模型师塑像功夫了得,除了嘴唇做了第二次修改外,其余一步到位。学生们说,郭老师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与其他塑像不同的是,郭永怀塑像下安放着两个人的骨灰。
李佩:我不是把郭永怀的骨灰盒给挪到力学所,原来他不是在八宝山的一个四室,也不是什么室里头,有他一个地方,就把那个小牟的骨灰,就搁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已经给他搞了一个塑像,我说就在这个塑像的下面,就给他挖一个穴,就把小牟的也搁在一块,因为小牟也是为着跟着他,所以才牺牲的。
解说: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21年,时间闪回到1960年3月末,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李佩:他没跟我说过他干什么,但是我知道他要干的事情,大概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什么呢?因为钱三强那时候到我们家来了好几趟,来找他,跟他谈。那么他们谈话的时候,一般我都不会在旁边的,我就到里头屋子去,但是我知道钱三强那个时候,已是二机部的副部长,所以我想一定是跟他二机部的工作可能有点关系。
解说:李佩明显感觉到丈夫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经常性的出差,她不知道此时郭永怀承担了更重大的任务,他得不停穿梭在北京与西北高原原子弹试验基地,指导试验,排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