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第一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如果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在太空中飞行的梦想,神舟七号意味着中国人开始在太空中漫步了。2008年9月25日,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7点35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奉命出征中国人首次出舱活动。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这是航天员翟志刚的一小步,但却是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中国人的首次出舱,虽然只有近20分钟,但在这辉煌的背后是航天科研人员近三年的努力。为了这一刻,研制人员对飞船进行了200多项改进,飞船的轨道舱改动最大,因为它要兼顾生活舱和气闸舱两大功能。
戚发轫介绍说,在太空中(舱内外)要保持压力平衡,使压力尽快卸为零,跟外面能保持平衡。那么,舱里面东西越少越好。和“神六”相比,“神七”飞船轨道舱内的很多设备都被转移和重新调整,舱外也没有了太阳能帆板。
“神五”发射成功以后,火箭研制人员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在火箭上升阶段,出现了比预想要严重的箭体振动,飞船中的航天员能强烈感受到这一振动,并感觉到身体不适。
面对这一难题和挑战,刘竹生带领火箭研制人员们仔细分析,“从火箭一级发动机工作的0—140秒中,要逐秒逐秒、逐段逐段地查找振动频率,进而发现问题。”刘竹生回忆说,经过大量分析试验,最终新研制的蓄压器经过测试,输送管路内液体的频率与火箭结构的振动频率完全错开,这种现象最终消除了。
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将实现空间完美交会对接
“神七”升空,举国振奋。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根据航天事业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并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进行无人和有人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最终有望在2020年建成载人空间站。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天宫一号是我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空间目标飞行器,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戚发轫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