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雄厚的晚清炮兵: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常败之兵(1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洋海军成立之后,李鸿章在海军基地旅顺、威海卫均修筑了坚固要塞区。其中旅顺共计有二十多处炮台群,火炮一百四十余尊,其中不乏100mm口径,甚至200mm以上的重炮。威海卫各炮台群装备火炮也达一百七十余尊。旅顺、威海卫和大沽口形成北洋海防的三角形支撑点,也构成了拱卫京畿的重要门户。可惜旅顺、威海卫毁于甲午,大沽毁于庚子,令人扼腕。

五、新建、自强、武卫诸军炮兵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旧式军队的不可恃,开始了裁汰旧军、编练西式新军的活动。其中,北洋的新建陆军和南洋的自强军在组织编制、干部配备、武器装备、操法训练等方面开始模仿西洋,开了练新军的先河。

1894年底,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编练新军,到次年已经募足步、马、炮、工共十营四千七百五十人,号定武军,驻天津马厂训练。定武军中的炮队有正副两营一千人,装备火炮以克虏伯、格鲁森炮为主。这年年底,改由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练,驻扎津南小站训练,并改称“新建陆军”。新建陆军改革了营制,每营编制人数较定武军有较大增加,共编有步、马、炮、工共八营七千三百人,分左右两翼。其中炮队一营,列为左翼,编为左翼炮队第三营,炮队营的统带官为段祺瑞,营分三队: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又分三哨。左翼重炮队领官商德全,装备克虏伯七生半(即75mm口径)过山轻炮十八尊;右翼快炮队领官田中玉,装备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装备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从编制与炮位数上看,相当于西制一个炮兵团,队相当于西制炮兵营。新建陆军的火炮装备主要是甲午战争时委托德员汉纳根设法购入储存于北洋,建军后由袁世凯电禀督办军务处拨与。

1898年底,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内部组织基本不变,并于次年随袁世凯开赴山东。1900年庚子事变时,因荣禄的武卫中军无炮兵,袁世凯奉召将右军接应炮队与部分步兵组织为步炮混合队七百余人,委张怀芝率领去北京拱卫武卫军大营。在清廷向各国宣战后,武卫后军与神机营、虎神营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不下,调张怀芝的开花炮队往击。张怀芝得荣禄“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的密谕,虽炮声连连,而不伤使馆毫发,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战后全部归建。

1901年底,武卫右军随袁世凯离鲁入直,驻扎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以后由于调拨变化,炮队的装备稍有改变,到改编北洋常备军前夕,有格鲁森五生七陆炮十二尊、格鲁森五生七山炮三十二尊,又增加了克虏伯八升七围城快炮四尊、马克沁八毫米二轻机快炮(即机关枪)八尊。1905年春,在扩建北洋军的运动中,武卫右军被改编成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即以后的近畿陆军第六镇,炮队营也相应地被改编为炮队第四标(即以后的炮六标),其中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马炮队分别改编为炮四标第一、二、三营。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1頁/共1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