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骑士”
e系列福克式飞机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德国的空中力量。德国飞行员驾驶这种飞机既能很快瞄准目标,又能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在这种飞机出现后的半年内,协约国飞行员的伤亡率非常惊人。在此期间,伯尔克和殷麦曼成了有名的“尖子飞行员”。伯尔克创造了小角度俯冲近距离攻击的战术;殷麦曼则创造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殷麦曼翻转",即半筋头翻转。
伯尔克早就因其在空战中所持的积极进攻态度而享有盛名,福克飞机的出现更是如虎添翼。他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利用这种飞机进行空中格斗的战术问题。他早已懂得,在空战中"谁获得高度,谁就掌握着主动权"。所以每次空战,他总是先爬高到1500米,利用云层或阳光隐蔽,伺机出动。大部分协约国飞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飞来的敌机只要稍不注意,伯尔克就可以采用远距离小角度俯冲,居高临下接近敌机,在近距离开火,使用连续短促的点射,直到离对方只有几米远时,他才再次爬高,等待下一次攻击机会。
然而,在空战中,他也看到了一种危险。他几次发现,在他进行俯冲攻击时,另外一架敌机也在悄悄地接近他。他感觉这样太危险了,应当想个法子。
于是,另一位“骑士”殷麦曼便被找来了,他们组成了飞行史上的第一对双机。殷麦曼被称为“里尔之鹰”,早在1914年9月,在德军攻入法国北部、进逼巴黎的时候,殷麦曼就完成了一次惊人的"轰炸"巴黎的行动:他驾驶飞机低空掠过城市上空,投下沙袋炸弹,使居民陷入混乱,然后又撒下大量传单,逼迫巴黎当局向德军投降。殷麦曼战术素质极高,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地空战战术。
伯尔克和殷麦曼配合默契。他们商定了一套在空中联络的信号,彼此为视界盲区提供掩护,并借以发现从尾后进入的敌机。
殷麦曼在和伯尔克一起进行的双机编队飞行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颇负盛名的“殷麦曼翻转”。
最初,殷麦曼和伯尔克一样,经常采用抢占高度的战术。他等待在己方上空的云层里,当英国或法国飞机飞临时,便像鹰抓飞鸟那样从云层中俯冲下来,从后上方实施攻击,击落对手。
针对这种后上方攻击,法国飞行员拉弗伯雷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跃升倒转的动作,即在遭到德机从后上方攻击时,首先将飞机急速拉起,使其失速进入螺旋,然后在旋转半圈后向原航向俯冲改出,使自己转至敌机尾后,并占据有利的反击位置。
殷麦曼不得不考虑使用新的战术动作来对付敌机的招数。他一直在寻找如何在被动中摆脱不利位置而居于主动位置的方法,并在训练和作战中进行反复试验。当时在空战中常用的机动动作是盘旋和转弯等水平机动飞行。根据占有高度即获得主动的经验,他于1915年秋第一次成功地创造了将飞机急剧拉起,在爬高的同时,改变飞机航向并做半滚动作的战术。这一战术既能摆脱故机,又能获得高度优势,对敌实施再次攻击。这样,他开辟了战斗机在空战中实施垂直机动的新领域。